2019年湖南省“两会”正在火热进行,代表委员们纷纷为湖南发展建言献策,凝心聚力。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他们对湖南的发展变化有怎样的感受?对2019年又有怎样的期待?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人大代表,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李国武:挖掘人才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李国武发现,目前我省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轻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人才队伍老化等问题严重,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李国武说,推进乡村振兴,要解决人才“瓶颈”,吸引更多有情怀、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乡贤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家乡、融入家乡。从各地的典型经验来看,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一大批推广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的优秀人才,推进乡村振兴的效果就更大。
为此,李国武向本次大会提交《关于强化新乡贤文化建设,助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提出建立新乡贤培育机制,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出台相应激励措施,并搭建湖南新乡贤文化工作平台,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县、乡镇、村级乡贤理事会,明确其招揽乡贤、引导乡贤、联络乡贤、服务乡贤、推动乡贤文化建设等职责,加强新乡贤文化宣传,开展新乡贤推荐评选。此外,推进乡村振兴点多面广,可以探索成立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乡村振兴边界示范县”,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见效。
王彬: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工素质
2018年,王彬针对职工和农民工权益保护情况,走访了20多家企业。通过实地走访,王彬发现,有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没有严格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职工劳动保护措施欠缺等问题,严重侵害职工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一旦发生侵权事件,职工群众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王彬说,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基本的法律责任。
此外,王彬认为,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即便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也不知道该如何依法科学维权。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和工会在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让农民工知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陈中亚:支持民企发展保障职工权益
“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陈中亚说,去年10月,她从国企退休后,被石门县一家民企聘用从事化验分析工作,亲身感受到了国企和民企不同的发展环境。
“湖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除了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组织优质的服务。”陈中亚说,去年10月,她进入一家新成立的民企工作。一个月后,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就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不仅影响企业生存发展,职工的就业和工资很难得到保障。为此,她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陈中亚认为,民营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有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很大,工资福利较低,甚至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职业病频发等现象,严重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陈中亚说,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督促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创造舒适温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胡锦明:培养技术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
胡锦明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其中,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壮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这都依赖于科技创新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
“在发布产业项目需求的同时,发布技术人才需求,汇聚人才优势服务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胡锦明认为,应当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地位,大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会创新、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同时,鼓励和扶持科技团队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来源:湖南工人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