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部署,明确具体配套措施。
什么是社保费率?
社保费率(全称:社会保险缴费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是指雇员和雇主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总额占个人工资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或千分数(‰)来表示。
社保费率如何降?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落实从5月1日起各地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等降低社保费率部署,会议决定:
一是核定调低社保缴费基数。各地由过去依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改为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使缴费基数降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可在本省平均工资60%—300%之间自愿选择缴费基数。
二是将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20年4月底。其中,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18至23个月的统筹地区可将现行费率再下调20%,可支付月数在24个月以上的可下调50%。
社保费率降了意味着什么?
一、目的在减少企业压力,促进就业
“社保费率由20%调整到16%,一次性降低4个百分点,预计将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8000亿元。”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此次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将大幅度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明显缓解企业用工成本,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用工。
张依群认为,降低社保缴费比例也有利于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杜绝过去缴费比例高但征缴难、减免随意等问题,等于用政策的红利换取企业的经营红利、用政策的空间换取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
二、低收入者的到手收入有望增加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以工作为基准的比例保险费制,其最大的缺陷是社会保险的负担直接与工资相联系,不管是雇主雇员双方负担社会保险费还是其中一方负担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的负担都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其结果会导致资本排挤劳动,从而引起失业增加。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对于个人来说,最直接的就是每个月到手工资变多了。
举个例子,假设某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000元,社保缴费下限为平均工资的60%,也就是3600元。小王工资为2000元,低于缴费下限,但他要按照3600元的下限为基数缴纳社保,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8%,他每月养老保险缴费288元。
如果重新核定之后的全口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降为5000元,社保缴费下限就会降为3000元,小王此时每月养老保险缴费降为240元,每月到手收入就会增加48元。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