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证券类媒体消息透露,监管层将鼓励优秀民营上市公司同行业并购。据报道,2019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回暖。多位专家认为,监管层还将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适度调整重组上市监管规则,优化并购重组等一系列制度,鼓励优秀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同行业并购,深入主业,做大做强。这消息无疑利好民企,上市民企并购重组或将发力。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在并购市场中份量也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目前A股市场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项目大幅度增加,其中国企并购民营上市公司项目占并购项目总量的32%,民营企业并购民营上市公司项目占61%。
并购重组是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方式、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营风险重要抓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购重组是一个必然的阶段。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2019年上市公司正在进行中的并购事项为1438件,2018年同期为536件,2017年同期为573件。今年上半年并购事项持续增多,并购市场回暖。
特别民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年来日渐活跃。2018年全年民营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2991单,约占全市场并购重组数量的72%;交易金额达14883.54亿元,约占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的58%。2019年以来,民营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614单,约占全市场并购重组数量的68%;交易金额达3008.43亿元,约占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的45%。
以深市为例,截至目前,1508家深市民营企业总市值已达10.4万亿元,占深市总市值的六成;近三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共推出重大资产重组827单,占深市并购重组总单数的77%;涉及交易金额1.7万亿元,占并购重组总金额的67%;配套募集资金总额达4878亿元。
目前一些民企上市面临市场饱和与价格竞争与融资难、转型升级发展之困,多处于发展瓶颈时期。民企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上市民企通过产业链延伸并购,或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并购等,实现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
据深市统计,近三年完成重组的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在重组完成后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净利润同比增长77%,业绩增速明显。据了解,深市民营上市公司近六成重组方案为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他们对战略新兴行业感兴趣,827单重大资产重组中有362单的标的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等方面。
近日消息监管层将鼓励优秀民营上市公司同行业并购,这对民企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民企解决了大多数人就业问题,是市场化的主力军,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民企来源于市场,数量多规模小是其特点,因此民企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是其必经之路。分析认为,鼓励优秀民营上市公司同行业并购,深入主业,做大做强,是符合经济规律与市场趋势的,有助于整合产业链、提升市场集中度,优化资源效率与配置,极大改变当前粗放发展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政策大力度支持民企参与并购重组,也可助力民企在实体经济、新兴战略产业领域的深耕与发展。
近年来民企海外并购也引人注目,其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已连续三年超过国企。以深市为例,近三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涉及境外并购52单,金额2325亿元。无疑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境外并购可快速获取优势资源和技术,加快产业升级。
当然民企特别民企上市公司并购持续活跃,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业界人士呼吁,在资金、监管、市场三方共同作用下,民企的并购重组仍然面临着多重困难,这既影响了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也掣肘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据了解,“资金不允许”是民企并购面临着的更大难题,投资并购肯定需要金融支撑,但目前金融支持民企并购还有待加强。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支持民企利用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支付工具,在积累试点经验基础上及时推出配套细则,实现由试点转常规;扩大创新创业债试点范围,将私募可转债发行主体扩大至所有符合条件非上市公司;稳步扩大纾困专项债及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试点规模等措施加以解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