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频频发生,会给职工个人和家庭带来痛苦,也会阻碍企业发展,因此从源头上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加强工伤预防很有必要。
近日,记者在临澧县采访时了解到,自2017年启动工伤预防工作以来,该县总工会和县工伤保险处通过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工伤预防新模式。
“示范一家、带动一片”
走进位于临澧县城207国道边的园区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大门口的内部道路边,整齐地摆放着数台摩托车,每台摩托车的左边把手上都放着安全头盔,整齐有序,成为企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事实上,这正是该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的一部分。
临澧工伤保险处综合股股长雷炀告诉记者,此前,该企业一名职工的双手被塑料造粒机从手掌关节处绞断,工伤事故发生后,县总工会和县工伤保险处等相关单位与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企业负责人意识到职工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当即投入资金,改造了机器,把原本的手动设备改成了全自动设备,大大降低了职工工伤事故发生率。
因为该企业大门临近207国道,职工又大多骑摩托车上下班,此前经常有职工在上下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为此,企业明文规定,不戴头盔的职工禁止入厂、出厂,并安排了专人在大门口值守。
在一系列工伤预防措施出台后,2017年,这一家曾受困于工伤事故频发的企业,成为工伤预防“示范”单位10家示范企业之一。
为完善“示范”单位效应,临澧县一改评选模式,将工伤风险评估、持续跟踪改善和预防措施相结合,强调预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与互动性,评选了10家工伤预防“示范”单位。10家正面典型树立起来后,多家企业负责人被“请”到示范企业参观。
示范一家、带动一片。雷炀告诉记者,一家企业负责人在参观后,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照搬”示范企业的“头盔制度”。还有许多企业在参观完示范企业中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后,纷纷效仿其“温情告示牌”。“就是在所有容易出工伤事故的机器设备旁边,设立一块告示牌,请职工确认再确认,保证操作安全。”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与此同时,临澧县还根据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确定体检项目,分析被检单位的体检情况,提出职业病防治整体评价和建议。截至目前,全县390家企业7900多名参保职工进行了职业病健康普查,一批职业病危险人群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或调换工种。
“接地气”的现场互动培训
“如果在操作时,有铁屑飞溅到眼睛里,千万不能用手揉搓,闭上眼尽量保持不动,等医生来处理。”常德一家专科医院的医生正在为企业职工详细讲解工作中容易遭遇的工伤事故,应该如何处理。这样具体、有操作性的讲课一下子提起了职工的兴趣。
2018年,临澧县提出了“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我们将培训班开设在企业车间、施工现场。将传统的老师来了就讲,讲完就走的培训方式,变成现场互动,播放的工伤案件小视频、案件分析,让在场的培训人员相互讨论。”雷炀说。
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引发工伤事故的源头也不相同。为此,每次互动授课,老师会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取材同类企业和身边事件,让受训者有更加直观感受。
记者从县总工会了解到,今年他们把工伤预防的重点放在了建筑行业。因此,从年初开始,这样的互动课就被频频“送”进建筑企业,目前已经走进全县5 家建筑企业,300多名职工参与了互动培训。
今年6月,在曙光融城项目工地上,工作人员带来的工伤预防宣传小视频、工伤案例汇编成了“抢手货”,工伤预防宣传的展板也送进工地,引来不少人阅读并拍照保留资料。
“有些企业负责人在认识上有误区,觉得缴纳了工伤保险,出了事故有工伤保险基金赔,对企业来说没损失。”雷炀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错误想法,目前,临澧县总工会、县工伤保险处等多部门配合,告知企业,如果发生重大工伤事故,除了要停产整顿,还要面临经济处罚。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