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哟,老封。你来这上班啦?”11月13日,长沙市天心区驻通道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志刚又来到位于通道县双江镇的怀化力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力可智能公司”)。刚进入公司总部扶贫车间一楼,恰巧遇上了老封。此时,老封正在一台机器前与同事学做加热片。
“对啊,陈队长。上次您推荐我来这里看看,我觉得挺合适,就立马跟车间签了劳动合同,上班都有几天咯。”老封是通道县万佛山镇临口村村民,也是陈志刚资助的一名贫困初中生的父亲。10天前,陈志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到其儿女均在读书,老母亲又生了病。一年时间里,老封独自在家中照顾,全靠老婆打工维持生计。
“你看,我还在学习中。有了这份工作,我希望能尽快上手。”老封笑呵呵地回答。
力可智能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加热产品、智能服装等产品的专业开发设计和生产销售。为了响应通道县委、县政府号召,于今年7月由广东东莞进驻通道,也是我省第一家智能发热制品与服装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企业。
据陈志刚介绍,长沙市天心区今年对该产业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通过“公司总部+乡村扶贫车间”的模式,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开辟出一条就业脱贫新路子。
“这里是全县最大的扶贫车间,共六层楼,分为加热片制作、外部包装、成衣制作等几大生产区域。投入生产后,每年将以扶贫资金的10%进行分红,分红利润用于全县贫困兜底户的生活与医疗帮扶。”陈志刚表示。
在二楼的成衣制作车间里,近50台缝纫机“沙沙”作响。工人们埋着头,在各自的生产线上忙碌着。菁芜洲芙蓉村贫困村民吴正勇就是其中一员。他早些年一直在东北务工,因为要照顾家中老小,只好辞工回家。今年7月,正巧赶上了扶贫车间开工,有制衣经验的吴正勇成为这里的第一批车线工。“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车拉链。车间按件计算工钱,我每月能赚5000多元。”
据公司执行总经理吴红伟介绍,运营这5个月来,公司已经完成超10万件订单的生产量。“马上要入寒冬了,现在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吴红伟告诉记者,公司管理团队是一帮年轻人,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通道人。“回乡创业是‘双赢’,对家乡、对我们自己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他表示,家乡的工业并不发达,如果能以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为家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脱贫攻坚的效果会更明显。而相比广东地区,家乡的用工成本相对便宜,利于企业开源节流。
坪坦乡高步村的杨群妹也是最早一批进入扶贫车间工作的员工。因家住得较远,她每日骑摩托车上下班,来回便要两个多小时。
“她走的都是国道,骑摩托车不安全。”吴红伟听说这一情况后,特意前往杨群妹家看望。
“进家门后,我发现她原来从事过成衣制作,家里都有设备。那么是不是可以让她在家工作呢?”吴红伟立即把这个想法告知杨群妹,二人不谋而合。今年9月,力可智能公司第一家乡村扶贫车间在高步村成立,投入18台新机器,并在该村招收15名工人。
如今,力可智能公司已在菁芜洲、双江镇、坪坦乡等地区共设立6个扶贫车间,累计安排就业260余人,其中贫困户86人。“按照订单情况分析,公司本部满负荷生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乡村扶贫车间可继续复制8个,争取每个乡至少有1—2个。”吴红伟目光坚定地对记者说:“我就不信,我们通道永远都不能致富。”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们也曾多次聚集县里的劳动力,前往长沙参加招聘会,但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大愿意去那边上班。”陈志刚表示:“侗乡人民是勤劳的,但他们更希望能在家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据悉,2019年,天心区已帮扶两家扶贫车间,明年也将对发展前景好的力可智能公司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其加速乡村扶贫车间建立,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实现就近就业。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