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润增幅全国第四 湖南国企为什么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信松 岳倩如 高选祥 编辑:何冰 2019-12-20 07:40:01
时刻新闻
—分享—

利润增幅全国第四,湖南国企为什么能

——聚焦2019年湖南经济亮点之七


1月11日,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工业园,目前全球最大智能塔机工厂的智能立库。 通讯员 摄

2月21日,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工业机器人程序测试。该公司是省级国有智能制造平台,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产品及服务。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制图/张杨

湖南日报记者 胡信松 通讯员 岳倩如 高选祥

“实力不断增强、收入快速增长、效益大幅增加,营运效率提升、社会贡献提升、指标排名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国企呈现“三增三提升”的良好态势,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44.69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利润142.58亿元,同比增长47%,超出年度计划目标37个百分点。利润增幅在全国排名第四,中部第一。

更为可喜的是,四季度省属国企经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快报数据显示,1至11月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60.59亿元,同比增长67.6%。

湖南国企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何在?这一态势能否延续?

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

12月18日,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南智能”)生产车间一片繁忙。

“临近年底,公司订单饱和,各条生产线都是满负荷运转。”中南智能负责人高兴地说,今年公司先后拿下了东风汽车、比亚迪汽车、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潍柴动力、海螺水泥等多个重点领域的头部客户,合同总额超过5亿元,预计全年利税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100%。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中南智能,是经省国资委批准设立的省级国有智能制造平台。公司立足湖南,面向全球,依托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产品及服务,为不同的应用领域提供最优的智能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专利近300项,产品技术覆盖110个工业应用场景。

公司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是湖南省第一个承担此专项的机器人企业。今年7月,公司与长沙市政府、德国西门子携手共建湖南工业4.0创新中心运营。

发力新兴产业,中南智能只是我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产业规划,国有资本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省国资委主任丛培模介绍,“进”,就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以及强强关联产业;“退”,就是坚决退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和企业。

一进一退,国有资本的战略牵引作用日益显现,我省国有资本布局不断向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集中,充分显示出经济发展“顶梁柱”作用;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国有资本的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持续提升。

今年,兴湘集团、湘投控股、湖南轨道交通集团等8户监管企业,其所属的20家子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投资布局,主要涉及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5大产业,已完成投资项目36个,共计投资195亿元。

我省国有资本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端领军人才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在省政府发布的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省属监管企业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化工新材料、碳基材料、新能源装备、人工智能及传感器等10个产业链均有涉及,以中联重科、湘投控股、兴湘集团、湖南海利为代表的省属监管企业,在各自所属产业链内均为省内龙头企业。

2019年,省国资委将23户省属国企10%的股权划转至兴湘集团,划入股权资产规模达268亿元。截至10月底,兴湘集团总资产已突破450亿元,信用等级为AA+,融资能力达到100亿元以上。

“资本的特点是可流动,在流动中实现高效配置、创造更大价值。作为省属唯一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兴湘集团已分别联合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和招商证券等机构发起设立了多支新兴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达130亿元。通过资本的力量,引领和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兴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介绍,集团通过增资控股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中心,成为上市公司博云新材第一大股东;控股春光九汇,加大研发投入,调整营销体制、机制,目前企业产销两旺,集团正在加快推进春光九汇资产证券化,将其培育成我省中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

推进资源整合、减少同质化竞争,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必选项”。近年来,我省先后完成了湖南交水建集团、现代农业集团、湘科集团等企业的整合整组。

由湖南路桥、省交通设计院等10家企业联合组建的湖南交水建集团,按照“主业归核、资源归集、产业归位”,深化内部资源整合,形成了路桥建设、水利建设、市政建设、港航建设四大“工程公司”和交通设计、交通科研、水务设计“三大院”的业务布局。今年集团累计承接业务已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29%,营收利润同比增长10%以上。

“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现在集团协同作战、优势互补,产生了‘十指成拳’的集成效应,形成省内独有、全国领先的全产业链优势地位。”湖南交水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联民说,通过重组整合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2 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1至11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34.55%,实现利润7872万元,同比增长25.7%。公司能够实现盈利,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2015年,王选祥从省国资委监事会二办事处处长受命担任湖南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这家为了服务我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而成立的公司,作为湖南国企改革试验田,陆续接收了来自全省各个厅局移交的40多户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底子薄、基础差,人员包袱重,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回过头来看,实际上我们就做了三件事:重组整合、僵尸企业出清、深化内部改革。其中最根本的是抓住了改革这个‘牛鼻子’。”王选祥感慨地说,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等靠要只能坐吃山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当然,许多改革说起来轻松,但敢不敢做、愿不愿做才是关键。

今年以来,湖南国资公司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推动人事、劳动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场化机制,公司面貌焕然一新。

“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何来,答案依然要从深化改革中寻找。”省国资委主任丛培模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力不断发挥,全省国有企业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正在释放出独立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省属监管企业聚焦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加强企业资产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前10个月,省属监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6%,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各企业积极加强成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压层级、减法人工作,将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以内,累计减少法人单位260户,企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上半年,省属监管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的有19户,人均利润同比上升的有22户。

华菱集团在面对原材料涨价与产品跌价的双重压力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钢铁主业,狠抓内部挖潜增效与技术创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00.2亿元,利润67.43亿元,利润排名提升至行业第四。

3 转型升级,开放合作,提升国企发展质量

12月19日,湖南建工集团旗下的湖南建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其在新疆投资的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实现盈利5000多万元。

面对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能过剩的现状,作为传统建筑企业,如何探寻新的发展动力,企业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既要发展又要转型,这道必答题怎么解?

以投资为先导,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产融结合,推行“产业经营+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积极向“现代投资建设集团”转型升级——这是湖南建工集团决策者的共识。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新平介绍,集团坚持从传统市场要“存量”,组建物业、交建、海外、地产等专业公司,将过去分散、低效的专业资源融合成为集中发力的拳头品牌;坚持从新兴市场要“增量”,开辟了综合管廊、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新兴市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从投资市场要“质量”,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大力拓展PPP、EPC等新的投资建设模式,改变了过去仅依靠施工创效的单一模式,逐步实现了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多元创效的转型升级,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今年1至11月,集团承接业务量1358.9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49.88亿元,同比增长11.16%;利润总额12.52亿元,同比增长14.54%。

今年以来,我省国企在新兴产业不断发力的同时,传统行业借势发力,纷纷在转型升级上寻突破,在合作开放上求发展。

由省水运投牵头,联合华菱集团、湖南交水建集团和岳阳市属国企联合组建湖南省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我省港口码头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和产业化发展。

省轻盐集团牵头并作为控股股东,引入老百姓大药房等战略投资者,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省医药集团,打造医药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湖南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湖南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目前湖南建工集团、华菱集团、中联重科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达90多个。总规模200亿元的湖南省“一带一路”基金,为湘企“走出去”提供融资新平台;海外项目逐渐成为省属国企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湖南建工集团今年海外项目贡献利润超亿元。

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国有企业要实现营收利润持续增长,就得在主业上攻坚克难,锻造“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在开放合作中“抱团取暖”,不断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丛培模说:“今年我省国企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这既是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的结果,也与前两年的低基数有一定关系。国企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远不到松懈的时候。效益好转,国企改革不会停,也不能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信松 岳倩如 高选祥

编辑:何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