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惧风浪有底气 湘企正过万重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编辑:胡权 2020-03-10 08:52:14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下

疫情之下,湖南经济迎来挑战与大考——

不惧风浪有底气 湘企正过万重山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020年3月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曹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湖南企业还好吗?应对严峻复杂挑战,湖南经济发展的底气又在哪?

赶进度、炼“内功”、谋转型、寻机遇……3月上旬,记者走进三湘大地一个个园区、工厂,看到的是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听到的是鼓舞人心的发展故事,触到的是活力十足的经济脉动。不惧疫情风浪,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势头,如同这暖暖春意,不可阻挡。

(2月5日,长沙县三一重工园区,技术工人在泵送装配线上调试泵车。资料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立亮 摄)

3月7日,虽然是周六,株洲宏达电子分选编带车间里依然一片忙碌,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批电容器,即将出口到俄罗斯。

作为新型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宏达电子2月1日开始复工,成为株洲市首批提前复工的4家企业之一,紧急赶制支援武汉抗疫一线的产品。

“得益于产能的迅速恢复,不仅老客户增加了合作,俄罗斯、欧洲的新客户也闻讯而来,预计今年的产能与去年相比可新增20%。”公司副总经理钟少卿告诉记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企业来说,市场瞬息万变,谁的产能提前恢复一天,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对湖南而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前,推动中部崛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肩,必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省委、省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动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沉寂多日的工厂、园区慢慢热闹起来。蓝思科技、比亚迪、中车株机、铁建重工等龙头企业,在做好厂区消毒、人员筛查、防疫物资储备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吹响复工号角。

疫情之下,复工难度可想而知。2月18日,省政府出台30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干货”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渡过难关。2万多名驻企联络员下沉到生产一线,“湘就业”湖南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迅速上线,打通复工复产路上的一个个 “堵点”。

“玻璃盖板龙头”蓝思科技在复工后,遭遇用工紧张、物流受阻等难题。在省市县以及园区的帮助下,至3月4日,蓝思科技在湘生产基地已到岗8万多人,超出了春节前水平,现有产能得到满足。

5G大规模商用即将到来,早已在新一代5G高端智能手机、高端智能汽车领域布局的蓝思科技,加快拓展新产能,将在浏阳基地、黄花基地各新开2个工厂。“全年业绩达成无碍。”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前两月泵送机械的发运量同比增长230%。”自2月5日复工以来,中联重科整体产能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生产已重现往日的繁忙。

三一重工从18号智能车间机器开动到国内17个产业园全面开工,海内外订单火爆依旧,近10亿订单装车发货,赢得开门头彩。

致力做“中国芯”的国科微电子,下游企业没有完全复工,但公司全体设计人员已全力投入新产品研发,为迎接“云端经济”、5G提速的市场新机遇做足准备。

至3月3日,全省173个在建省重点建设项目、3668个市州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率位居全国前列。至8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15864户,复工率98.5%,员工到岗率91.5%。

(3月2日,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抓紧调试医药生产设备。资料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通讯员 张飞 摄影报道)

抓好防控,有序复产,我省坚持一盘棋,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

作为迅速崛起的制造大省,近年我省紧抓产业链建设不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得以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上中下游企业同频共振,产业“链式反应”迅速激活。

3月6日,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总装车间内,约100秒就下线一台崭新的吉利汽车。不远处的德国舍弗勒“超级工厂”,已开始向全球供应商供货。舍弗勒一条离合器智能化生产线只需要11个人操作,就可实现年产90万套的产能。随着龙头舞动,当地上千家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一条千亿汽车产业链在短时间重现“生机”。

处于我省轨道交通产业群关键环节的中车时代电气,连日来与全国各地的供应商积极联系沟通,加快打通产业链,目前相关上下游400多家企业的产能恢复了70%。刚刚过去的2月份,中车时代电气已交付包括高铁“复兴号”在内的3200多个订单。

株洲“动力谷”启动“引擎”,从中车株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主机厂,到九方装备、意华交通装备等配套厂,协同复工复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稳稳“开动”起来。

在长沙,200多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陆续复工,与主机生产厂家“无缝对接”。

对于技术先进、产品领先的企业来说,疫情的到来,机遇大于挑战,带来的更多是发展的强劲信号。

中伟新能源7年来专注研发,凭借领先的技术,成为许多国际高端客户的唯一供应商。“不管是否有疫情影响,都有足够的底气。”中伟新能源总经理刘兴国介绍,前两个月产值同比增长42%,接下来的三四月份预计可增长65%以上。

长沙都正生物今年来合同额翻番,公司董事长欧阳冬生说,多亏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信息化的药物临床评价“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药物研发质量和效率,填补了行业空白。

楚天科技开启智能制造模式,推动医药装备迈入4.0时代,眼下国内外订单量猛增,一批高端医药装备及医药行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备受市场青睐。

几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创新驱动,建设制造强省,打造开放高地,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如今,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个智能化工厂、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化为眼前应对疫情游刃有余的底气,也孕育着疫情之后经济复苏抢跑的动力。

(梦洁生产车间内,经过培训的工人正在生产制作医用防护服。资料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日产量从100台紧急增至300台,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快生产用于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救命机”,发往湖北武汉以及全国各地多家医院。

“近一个月生产了5000台医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产能。”明康中锦董事长戴征说。

圣湘生物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成为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最早获批上市的6家企业之一。近日,圣湘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分子诊断企业。

“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和潜力。”源品生物董事长胡波表示,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储存和临床应用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危机出现的同时也常伴随着机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不是我省强项,但疫情带动相关需求,打开了一扇发展的新窗口,一批企业在主动升级中谋求更大发展。

“疫情给我们上了一课。”湖南巨强再生资源科技发展公司行动迅速,已经迈出转型步伐。公司副总经理邹林介绍,着手规划二期建设,就近生产附加值更高、耐运输的玻璃深加工产品,拉长销售半径,增强市场“抵抗力”。同时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生产医用玻璃,目前已与另一家企业合作生产防疫护目镜。

14亿人口的大市场,处处是商机。线下受阻,线上天地广阔。

梦洁家纺一边转产口罩、防护服,一边调整产品结构,采取订单式生产,新产品一下线就在“线上”与消费者见面。在线下4000家门店无法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梦洁家纺大力开拓线上业务,目前线上加线下的销售收入已恢复至原来七成水平。

“线上推广的效果超出预想,甚至比以前线下活动的效果更好。”中联重科的工程师、技术专家们化身主播,成功“圈粉”,而且“带货”能力强大。2月29日的一场直播,仅一个半小时就实现620台挖机成交。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疫情之下,政府采取积极政策措施保增长,市场需求总量不会减少,只是延后了,“三一正处在历史最好的时点,同时也是未来更好的起点”。

稳投资就是稳信心。3月4日,20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发布,10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接近万亿元。“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说。

当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湖南拥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两张“中国制造”名片,不断壮大的先进制造业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大船”不惧“风浪”,化压力为动力,湖南经济发展必将风雨无阻、坚定向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编辑:胡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