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人日报社评|基金池的水“活”起来,让医保发挥更大共济能量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 2021-04-15 14:45:43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基金池的水“活”起来,让医保发挥更大共济能量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罗娟

强化医保的共济功能是改革方向,它将使更多参保者受益。此次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使医保个人账户基金池里的“水”充分流动起来,增强职工医保的门诊保障能力,减轻参保人门诊费用负担,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医保的共济功能,缓解百姓看病负担。

近日,“医保个人账户将允许家庭成员共济”的话题登上热搜。事情缘起于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具体到职工医保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包括个人账户可以给家属用了、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等。

此次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使医保个人账户基金池里的“水”充分流动起来,增强职工医保的门诊保障能力,减轻参保人门诊费用负担,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医保的共济功能,缓解百姓看病负担。

医保的本质是参保者之间的互济与补偿。目前,同一家庭成员往往参加不同的医保,年轻、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有结余,年老、体弱人群的个人账户入不敷出。当年轻夫妻带着老人看病时,就会出现自己个人账户有钱、却不得不自掏腰包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人为家人开药的涉嫌违法现象。目前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约3.29亿人,如果把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变为家庭账户,有助于盘活部分人群闲置的账户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扩大医保的受益面。

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有望减轻参保人的就医负担。当前,我国基本医保制度主要以住院等大病保障为主,各地建立的门诊保障也集中在重、大、特、慢病等按病种付费保障,而按人头付费的普通门诊的保障不足。时下,参保人大部分门诊费用主要通过个人账户来支付,有些常见病治疗费用较高,单靠个人账户难以支付。不同地区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也存在差异——财政资金充裕的地区,部分门诊费用可以使用统筹基金支付,但在财政困难的地区,门诊费用完全由个人账户负担。一些达不到住院条件的患者,为了报销而要求住院,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意味着医保的保障范围和能力将更大,过度诊疗、争相住院等现象有望随之减少,也意味着医保从重点保大病、保住院,向兼顾保小病、保门诊延伸,实现住院保障和门诊保障的均衡。

此番,“沉睡”的个人账户资金有望得到活用。据《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达8426亿元。如果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改为注入共济的社会统筹基金池,则既可减少个人账户的闲置资金量,又能使得统筹资金池更有能力提升门诊保障水平。

强化医保的共济功能是改革方向,它将使更多参保者受益。但改革难免会触及一些人的眼前利益。目前,各地医保个人账户政策各有不同,有的省份职工医保可以转账提现,大多数省份可以在药店刷卡买药。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或许让一些年轻职工产生眼下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感觉,但从长远看不吃亏,参保人的门诊报销待遇会逐步提高,看病保障进一步增强。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衡量医保体系的“含金量”,既要看覆盖面,也要看实际保障水平和质量。当下的一揽子改革措施正是为群众反映较多的门诊待遇水平提质继续做加法。相关改革早有铺垫,持续推进——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促进门诊及时发现和治疗小病,减少大病、重病及住院的发生;逐步扩大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的病种范围,探索将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患者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等等。

这背后蕴含着共同的改革逻辑,即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医保体系的保障能力和质量,从而减轻参保人看病负担。

面对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医保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下,期待各地以民生为导向推进相关改革落实,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让医保发挥更强的保障作用,更好满足群众看好病、保健康的需求。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