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足新起点,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郑莉
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4月2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和起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就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4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工会和各相关部委扎实推进,2020年和2021年被确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和提升年。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方面,这项改革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与此同时,聚焦改革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在2020年启动了全国层面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安排了13个地方和企业先行探索。一年后,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批具有创新性意义的制度措施出台,一批务实有效的工作经验产生。比如,有的单位构建产业工人多元上升通道,有的单位建立新型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等等。这些有益探索为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坚持和发扬,实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面对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等问题,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使得深入推进这项改革面临新的任务、挑战和课题。
要在提升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吸引力上下更大功夫。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产业工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强化人文关怀,让产业工人成为维护工人阶级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最坚实、最可信赖的力量。
“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都需要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要在增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实效性上展现作为,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为优秀产业工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在攻克产业工人素质提升难点上久久为功,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管好用好职工教育经费,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做好维护产业工人切身利益工作,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要在推动解决产业工人利益诉求上持续用力,大胆探索,破解普遍性难题,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切实履行好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回应产业工人对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等利益关切,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整体工作通盘考虑和部署;加强对改革进展的督促检查和成效评估,提出可操作的考核量化指标;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整合力量资源共同推进。工会要牵头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贯彻落实,谋划好下一步工作,积极协调,集中攻关。要把第二批试点工作与整体推进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制度保障的要求,把这项改革往实里抓、往细处做。
“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而紧迫。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入这项改革,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