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职工大学堂有了“直播课”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 2021-04-27 09:59:05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职工大学堂有了“直播课”(主题)

城市定向、直播营销、收纳整理……课程干货满满 广州通过大学堂为职工“充电”(副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2011年,广州市总工会和广州日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广州职工大学堂。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学堂在全市设有数十个校区,为职工提供“就近学习、业余学习、兴趣学习、自愿学习、免费学习”的便利途径。在此基础上,海珠区开办海珠职工大学堂,创新办学模式,引进专业团队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运营,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精准度,课程设计与广州职工大学堂形成一定差异,近三年已开设40多门课程,培训职工超16万人次,送教课程范围覆盖海珠区18条街道,长期约课培训单位已超百家。不仅帮助职工“充电”提升素质,还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家政学员入职理想的工作。

海珠职工大学堂邀请直播达人到企业为员工培训直播营销技巧。(受访者供图)

案例聚焦

紧贴职工需求前沿热点设置课程

“我是广州职工大学堂的老学员,2019年发现了海珠职工大学堂开设的定向课程,感觉很新鲜,参加后感觉健康又有趣,坚持参加,从来没缺过课。既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还增进了亲子关系,一举多得。”40岁的吴子坚是一名合资企业工程师,提起在海珠职工大学堂的培训经历,他说获益良多。

了解职工需求淘汰不受欢迎的课程

城市定向、直播营销、收纳整理……海珠职工大学堂很多课程设置令人眼前一亮。这几年,海珠职工大学堂在以往职工培训的常规课程基础上紧贴职工需求和前沿热点,进行设计和定制。去年发生疫情后,职工大学堂为职工群体疏导负面情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就对课程进行了适时调整。初期将线下课程暂时改为线上,开展13次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服务1300多人次。后来又到医院、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专属的心理送教服务。此外,还邀请直播达人送课到企业,“一企一案”提供解决方案,手把手教职工如何进行直播带货。区内知名老字号555电池以往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和外销为主,去年尝试开拓直播电商。根据企业反馈,海珠职工大学堂特意为他们两次上门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了直播人气。加大对非公企业的送教力度,如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消防安全送教,让长期在机房工作的员工大呼实用。

海珠区总工会副主席周彦介绍,海珠职工大学堂于2017年底开办,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北京的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作为承办方,课程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广受职工欢迎。“学堂办得好,首先是要吸引人、留住人。”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张晓英博士说,在海珠区总工会指导下,学堂课程设计是从需求出发,初期课程以文化休闲课程为主,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需求,并进行数据分析,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增加技能培训比例,对不受欢迎的课程进行淘汰。

准妈妈带上婆婆一起参加母婴护理课程

为落实“六稳”“六保”,响应全国总工会推进实施“工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行动”的号召,2020年下半年,海珠职工大学堂正式把“南粤家政”技能课程列入常规课程体系内,课题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家政、育婴及养老。同时,对于培训合格并有意愿的学员,推荐就业,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25岁的小冯过去从事过多种工作,收入不是太理想。在朋友推荐下报名海珠职工大学堂第二期家政师培训,经过培训并经考核,他获得了家政师上岗资格,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小冯告诉记者,与他同期参加培训的,有一半是男青年,大家觉得家政工作相对稳定,勤快的话收入也比较满意。

除了家政课程,母婴护理课程也广受欢迎。与职业培训不同,报名参加这个课程的大多数是育龄女职工,而且还带上丈夫或者妈妈婆婆,当中既有新手妈妈,也有准二孩妈妈。林女士说,“多年前生大宝时请了月嫂,二宝不准备请了,打算自己和婆婆带,所以跟老人一起来上课,既是复习,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手法,很有收获。”新手妈妈和爸爸们更是积极,一边实操一边拍摄视频做笔记。

“目前我们培训了海珠职工大学堂215名学员,获证上岗率100%,其中80%签订合同成为我们的员工。”据负责向职工大学堂提供专业师资力量的企业负责人介绍,海珠职工大学堂的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实现多方受惠。一方面企业派出优秀师资授课,提升学员的技能素质;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招工的渠道,为企业输送了优秀人才。

基层思考

海珠区总工会副主席 周彦

供需“双向选择” 提高服务精准性

海珠职工大学堂是海珠区总工会为满足新时代职工精神生活需求开辟的服务阵地。三年来秉持以职工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小阵地大服务,提升职工素质,汇聚职工力量。

海珠区总工会通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运营项目,不仅解决工会人手少的问题,而且把第三方专业化的能力转化为工会向职工群众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同时,通过牢牢把住服务方向,实现既放手赋能,又不当甩手掌柜。在服务履约过程中分别委托第三方在中期和末期评估,对项目绩效作出客观评价,为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在开设培训课程上,我们坚持差异化质量发展原则,着眼于工会服务职工、服务于职工素质提升的定位,聚焦区内产业布局,紧贴政府就业引导,开设企业急用、职工急需的技能提升课程。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和职业技能提升,打造高质素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此外,坚持服务的普惠性与精准性相结合。在提高工会普惠性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海珠区总工会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坚持问计于企业,问需于职工,深挖潜力迭代创新,通过小程序发布课程广告,征集开班报名意向,实现供需“双向选择”,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职工群众求知需求,提高服务的精准性。

专家声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 刘丽红

工会培训机构应更主动地走进企业

系统化开展职工培训是促进职工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举措。开办职工大学堂,面向工会干部、职工开展思想教育、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入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运营,探索信息技术与培训服务融合、工会干部与职工联动学习、差异化培训赋能基层工会等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提升培训与服务的质量。

从海珠区总工会的经验做法来看,工会应把握不同培训内容、方式的适切性,既从自身的工作定位出发,又结合实践自下而上动态调整培训体系。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大挑战,工会培训机构应更加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整合专业化优质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培训课程和问题解决方案。借助专业力量,助力基层工会进一步为企事业发展蓄势赋能。项目化运作有利于打造品牌项目和课程,同时可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项目把握方向、提供咨询。最终形成政府支持、工会主导、社会资源服务、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深度参与的工作格局。

数说大学堂

以海珠职工大学堂为例,每周七天都开设课程,近三年已开设40多门课程,培训职工超16万人次,送教课程范围覆盖海珠区18条街道,长期约课培训单位已超百家。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