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大火炉”
当大家躲进空调房
与烈阳隔绝
仍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高温岗位上
用汗水描画自己的人生
7月9日
记者走近高温下的劳动者
用镜头捕捉他们的劳动瞬间
定格高温下的“劳动美”
厨 师
炉灶前秀厨艺,只追食客口碑
中午12时,长沙四方坪,室外温度38摄氏度。谭延锋的粉面馆,迎来一波又一波食客。
粉面馆不算大,却是“家族企业”。五套四方桌椅将前厅占满,父亲“镇守”收银台,大姐穿梭于桌椅之间,安排食客落坐就餐。身材高大壮实的“95后”谭延锋,“屈就”在几平方米的后厨内。
后厨与前厅,仅一墙之隔。店内,空调吹出的冷气,为客人营造凉爽舒适的就餐环境,却全然敌不过火红炉灶里喷出的熊熊火焰。此时,后厨的温度高达60摄氏度。
随着火焰“飞舞”,谭延锋身着的棉质短袖衫被汗水湿透,不多时又被炉火烘干。原本漆黑的铁锅,瞬间烧红,食材呛出烟雾。他一手握紧锅把儿,另一只手熟练颠勺、翻炒。几分钟后,一道快手菜——辣椒炒肉,盛入盘中,香气四溢。
这是谭延锋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才刚刚持续半年。“客人满意口味,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掌勺的间隙,谭延锋扯下毛巾擦了把汗,年轻的面庞堆着笑意。
检修员
一天换三身工服,为列车提供清凉
下午3时,长沙车辆段长沙库检车间里,交错的铁轨间,高温蒸腾,热浪袭人。17趟列车停靠在各自区间,等待检修,烈日将车厢外壳灼得有些烫手。
一趟等待检修的空调列车上,发电机不停运转,为全车提供用电保障。发电车乘务员杨力所在的发电车机房成为炎夏里名副其实的“桑拿房”。对于已在这个岗位坚守18年的杨力来说,夏季的酷热,早习以为常。
“每天有4列发电车供电列车进库检修,日常检修保养大约为2至3小时一列。”当日,杨力所进行的柴油发电机组保养工作,完成了柴油机机油更换,柴油、机油、冷却水、空气滤清器更换。三台3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同时运行,机房内轰鸣声震耳欲聋,气温接近60摄氏度,如同一个大烤炉。
“这间封闭机房,全年高温,入夏后,在这工作,一天得换三身工服。”采访时,因柴油机嘈杂,杨力不得不将声音拉得更高,“这里是列车的‘移动发电站’,靠的就是这三台发电机,保障全程旅客用电”。
“检修工作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遇到‘大检’,干到凌晨是常态。”一旁,长沙库检车间党总支书记李开颜告诉记者,“只要气温超过35摄氏度,我们车辆段便会组织到各车间,为一线高温作业人员‘送清凉’,为大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蜘蛛人
安全服下的汗渍,见证高空风景
对于蜘蛛人易常强来说,大晴天是开工的好日子。
傍晚6时30分,天空依旧白亮,落日“铆足了劲”,“思考”着一会儿将在天空绘制出怎样绚烂的色彩。长沙三一街区一栋25层高的住宅楼顶,易常强正悬在外侧。
两条安全绳,各自打上专业安全环,系在天台的栏杆上。安全绳的另一端,一处紧扣着易常强臀下一块并不算大的木板,另一处拴紧他身着的安全服,又在其腰间缠绕,加固防护措施。
汗渍在易常强的前胸与后背显现,深浅不一。处理墙面的间隙里,头顶的汗珠沿着安全帽的缝隙滑下。悬空的木板下,悬挂的塑料桶里,装着清理外墙所需的工具,以及自己要喝的矿泉水。
“我们这行,下雨天、大风天都做不了。”易常强告诉记者,“夏天,白日时间长。为了不被太阳暴晒,我们都选择早上6点开工到12点。中午休息会儿,下午3点继续开工,一直到7点结束。”
“80”后易常强的蜘蛛人生涯已走过了10年。从事这一高危行业的他,每天从几十层高楼“吊”到楼下,完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人报平安。
“每天,傍晚是最舒服的。登高望远,风景很不错。”易常强笑着说,“一天的工作又快结束了,用汗水换来的生活,有奔头。”
来源:湘工e家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