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蹲点见闻录:把服务“沉”下去 以服务换信任

来源: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 2021-09-23 10:13:47
时刻新闻
—分享—

【密切联系职工·厚植工会根基 基层蹲点见闻录】

原标题:把服务“沉”下去 以服务换信任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朱欣 张玺

第一次走进新办公地点,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时银龙和3名蹲点工作组成员有些惊讶:这个办公场所太“热闹”了!

5月17日下午,全总机关天津蹲点工作组入驻天津港保税区总工会,开启蹲点第一项工作。走进保税区总工会权益部办公楼层,狭长的走廊里挤着不少人,有职工、企业负责人、律师。他们有的是来参加劳动纠纷前期调处的,有的是来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开庭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闹”中带着嘈杂。

保税区总工会采取片区管理,各主要职能部门分散办公。基于这一情况,天津工作组决定将办公地点选在区总权益部办公所在地——保税区职工服务中心(维权服务站)。

“在维权服务站办公,可以直接、实时了解基层工会工作情况,获悉职工需求”。很快,工作组意识到,这个办公地点选对了。

把服务“沉”下去

全总蹲点活动要求,各工作组赴基层后,要与一线职工和工会干部融在一起、干在一处,要完成推动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形成一批成果、锻炼一批干部等“四个一”工作任务。

怎么融?如何干?天津工作组的任务涉及工会各个领域,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全总的各项部署,又要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实现决策与落地的“无缝衔接”。这对工作组来说是一大考验。

工作组4名成员认真商量后,决定先解决“具体做什么”的问题。他们向保税区总工会要来今年的工作计划表,以及每个部门的月度工作表,一项一项地梳理总结。

工作组注意到,保税区有近万家企业、约15万名职工。为筑牢职工维权服务“保护网”,保税区总工会秉持“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在保税区下辖的空港、临港和海港3片区域分别建立职工服务中心。

位于空港的保税区职工服务中心(维权服务站)是保税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的分站之一,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困难帮扶、心理服务3大服务窗口,承担着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心理服务、民主管理、困难帮扶等职能。自2009年成立以来,维权服务站肩负着职工维权、文化宣传等重任。

“要在蹲点中更多聚焦基层职工的权益维护问题。”时银龙介绍,在与保税区总工会权益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工作组决定每位成员轮流同权益部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维权服务站下沉服务。

“入驻维权服务站,有助于学习基层先进的维权服务方式、挖掘总结先进工作经验,真正做到入基层、问需求、摸实情、解难题。”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

启动下沉服务工作后,工作组每周选择1天,派出1到2名成员直接参与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劳动争议调处、热线解答、政策咨询等,还包括协助举办“工会法律大讲堂”、配合开展“工会心理大讲堂”,等等。截至目前,工作组参与下沉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00个小时。

找到打开心门的“密钥”

通过观摩学习、亲身参与职工维权服务,天津工作组深刻体会到,一次次真诚而专业的服务,是打开企业和职工心门的“密钥”。

7月22日,保税区一名职工前往区仲裁院,提出所在企业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请求立案的申请。后经职工和企业双方同意,案件先由设在保税区职工服务中心(维权服务站)的保税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案中的企业正是工作组重点推动建会的企业之一。从5月中旬到7月下旬,工作组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拜访等方式多次寻求与企业会面,但企业始终回避会面要求,致使工作组推动建会的工作陷入僵局。

接到关于该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申请后,保税区总工会立即将情况转告工作组。工作组迅速讨论决定,参与旁听案件调解,希望以此为契机,摸清情况,争取后续推进企业建会。

7月27日下午,在保税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办公室,调解员先行引导企业和职工面对面确认诉求。在双方就赔偿问题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调解员决定开展背靠背调解,分别与职工方、企业方单独交谈,引导双方提出合理合法诉求。两个小时后,双方态度缓和,并就赔偿事宜进行了理性沟通。1个月后,双方最终签署了调解协议。

27日当天调解结束后,调解员和工作组向企业方亮明身份。工作组抓住机会,邀请企业方进行座谈,向其介绍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等工会知识。企业方表示,回去后会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座谈情况,尽快促成双方会面。

此次座谈打开了建会“突破口”。8月5日,工作组受邀到企业座谈和参观。工作组再次以服务为建会切入点,对企业进行系统的工会知识宣讲。座谈后,企业表示愿意与保税区总工会保持交流,共同开展服务职工等工作。但由于企业属于外商独资性质,无法自行推动建会,希望工会积极推动其上海总部建会,自上而下进行全覆盖。

“服务先行很关键。”时银龙表示,正因为工会提供的专业服务,企业才转变了对工会的态度,对建会也不再抵触,“这给我们以后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提示:要用服务换取工作对象的信任。”

“职工”不再是抽象概念

保税区职工服务中心(维权服务站)开展的重点工作,工作组都积极参加。一开始,成员的积极性大多还是工作任务在推动,后来逐渐变成自发行动——只要有时间,他们就想跟着基层工会干部多走动走动。

转变不止于此。从制定政策的参与者,到落实政策的执行者,身份的不同意味着工作方式需要转变。何紫凌在全总宣传教育部做了10年宣传教育工作,到基层后发现,以前的工作方式不够接地气。“就拿推动企业建会来说,我们直接跟人家讲建会是政策有要求、法律有规定,是不行的。”在和基层工会干部一起走访宣讲的过程中,她对“讲职工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于工作方式的变化,全总法律工作部的闭柳萍同样深有感触。曾经在访谈一名女性快递员时,由于对方比较紧张,她立马把问卷收了起来,开始同对方拉起家常,慢慢地引导对方开口说话,“让职工愿意说话、说出心里话,我们了解的情况才更加真实,开展的各项服务工作才更加精准。”

在采访中,工作组谈得最多的还有对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同。“这里有趣的活动太少了,每天下班后都无事可做。”在一次调研中,一位网约车司机对来自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的李姗珊说。这让她联想到,保税区有十几万名职工,其中很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许多是单身青年,他们下班后做什么?她感到,在新业态、新环境下,工会有更多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特别是在职工队伍稳定、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等方面,需要有更大作为。

蹲点活动开展4个月有余,工作组各成员发挥业务特长,协同保税区总工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基层工会制度完善、创新亮点挖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对工作组成员来说,“基层”“职工”再也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工会工作一定要做实,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真正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时银龙说。

来源: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