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局,必须从改革中找出路,从实践中找答案。可以预见,随着一个个难题的突破,随着各地实践的一步步深入,我们一定能在探寻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新成果。
近期,有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新举措不断见诸报端——据近日《工人日报》报道,江西8部门发文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严禁平台诱导、强迫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上海市有关部门出台意见,禁止“最严算法”考核,遏制“以罚代管”,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江苏省泰州市聚焦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对的交通安全与违章处罚等问题,设立泰州交警“一号窗口”,帮助相关劳动者解决难题。
上述举措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难点痛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分门别类地稳步推进,重在行动,重在实践。
一方面,立足各界形成的共识,有关部门及地方出台了一些有指导意义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路线图以及可行的努力方向。比如,针对劳动关系复杂化问题,在传统的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和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的“劳动二分法”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确立劳动关系、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和适用民事关系的“劳动三分法”;针对社保权益保障覆盖面不足问题,以社保基金应纳可纳尽纳为基础,向试行单独职业伤害保障方式拓展;针对入会难问题,提出传统入会方式和新入会方式并行的路径;针对维权服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不少地方在既有劳动者服务内容中创立增项,建立“户外劳动者港湾”等。这些新举措都把焦点对准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困局相关政策的细化和落地上。
另一方面,各地纷纷将探索重心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比如,禁止“最严算法”,一定程度上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放松了考核“紧箍”,使其从差评倒逼机制带来的赶进度、抢时间中得到一定解脱;严禁平台企业诱导、强迫注册为个体工商户,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劳动三分法”中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将职业伤害保障单独列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启了社会保障的新窗口,让他们少些后顾之忧;灵活的入会方式,降低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门槛,使其能更便捷地享受工会提供的维权服务,感受工会组织的温暖。
“最严算法”,诱导、强迫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是目前困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中影响面较大的问题。探索破解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径,既可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松绑”,激发其创业就业的动力,充分释放新型灵活就业方式的活力,又可以为逐步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权益保障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由此总结、提升为法律制度,从而找到既符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愿,又契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行业治理新方案。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破解其他领域的难题一样,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局,必须从改革中找出路,从实践中找答案。可以预见,随着一个个难题的突破,随着各地实践的一步步深入,我们一定能在探寻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新成果。
来源:中工网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