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南装备制造业为原型的《麓山之歌》,眼下正在央视热播。剧中女主角金燕子是一名女焊工技师,她认真对待每一条焊缝,力求做到完美,以成为大国工匠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剧中人物为虚构,现实的故事更精彩。从动力超强的重载机车到穿山越岭的大国重器,从“超级工程”中的一块钢板到核心部件上的一道焊缝,一大批能工巧匠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成为支撑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精神传承的“硬核”力量
1928年深秋,从衡阳水口山奔赴井冈山的800名矿工中,抽调出的一批熟练工人,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枪械处,成为红军最早的兵工厂。
初心与匠心碰撞的电光火石,微弱却坚定。实业救国、实业兴湘的基因,始终澎湃在三湘儿女的血液中。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的“大铁房”、湘潭电机集团公司的“1号厂房”……一批起步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工厂,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倔强成长。湖湘文化中“吃得苦、霸得蛮”的传统,在一代代产业工人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8月底,暑热未退,走进湘钢公司厂区内的“艾爱国焊接实验室”,“七一勋章”获得者、72岁的大国工匠艾爱国仍然奋战在高温火花中。在湘钢,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以上级别的焊工,80%都跟艾老学过艺,既学他的技艺,更学他的精神,涌现出一批“全国技术能手”“省百优工匠”。
从实业兴湘到制造强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力军。
变速箱是盾构机最核心部件,焊接难度很大,探伤要求又极高。以前,盾构机行业从未有厂家成功使用焊接机器人来焊接主驱动变速箱。
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制造总厂,新一代产业工人宋海鹏自主学习多种机器人编程语言,反复摸索、实验、总结,与同事一起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大熔深技术成功运用到机器人焊接变速箱上,探伤质量合格率达到99.95%,比传统手工焊接的效率提升了60%。
“我喜欢和机器交朋友,用智慧去创造生产力。”宋海鹏说。这几年,他带领团队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彻底攻克各级变速箱全智能化焊接难题,圆满完成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所有焊缝任务。
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目前,湖南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2.5万人,集聚起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硬核”力量,推动“湖南制造”不断向“湖南智造”跨越。
产业与工人共同成长
今年7月5日,在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水处理技术项目比赛的学生选手龙颖、朱俊豪,因为表现优异,比赛尚未结束,就已被大型化工企业巴斯夫提前录用。
这次职业技能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35个代表团、1087名选手共同角逐55个比赛项目,累计调动全省50万产业工人和职院学生参与。
近年来,湖南围绕实施科教兴湘、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扎实推进。
实施培育湖湘工匠“百千万”工程,全省已建立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53个,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886个,发展师徒结对9000余对。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产业工人加速由“工”到“匠”。
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省工信厅把培养产业工人纳入全省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推动“引企入教”,2021年以来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44个产教融合项目;拓宽成才通道,破除身份、学历、资历障碍,今年首开全省高技能人才“贯通专场”。
湖南制造业“实力出圈”,坐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庞大的高素质“技能湘军”,同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产业工人提供了一片沃土,让他们迈上成长成才“快车道”。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现有员工2.5万人,其中超过40%来自职业院校。他们有的历经锻炼走上重要管理岗位,有的成为行业状元、技术标兵、国家级大师,参与企业创新成果研发和工艺创新技术路线的制定。
三湘大地,一批批产业工人脚步铿锵,向工匠、湖湘工匠、大国工匠迈进。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