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73岁的艾爱国仍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内,电焊“花木兰”易冉正对深熔焊工艺技术优化创新发起攻关;中国建筑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忙着在工地上指导砌墙、砌筑样墙……3位劳模工匠的成长之路也是湖南工会引导和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生动写照。
助“工”成“匠”,凝聚起千万湖湘产业工人力量。近年来,我省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企业积极参与、各级工会牵头负责与行业协会协同发力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格局,围绕产改“五大任务”,建立发挥企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体作用机制,锻造“技能湘军”,淬炼“湖湘工匠”。
唱好匠心逐梦“奋进曲”
“职工在哪里,思想引领就跟进到哪里,工会宣传教育就做到哪里。”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全省工会不断创新,以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动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进基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
据统计,我省县以上工会累计开展党建宣传宣讲近3000场次。省总工会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等专题培训班,推动全省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2021年4月,我省举办首届“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活动,11位大国工匠赴湘演讲、传技,“湖湘工匠”10名年度人物和20名提名奖受到高规格的奖励。“大国工匠”艾爱国、易冉和航空精英“当代庖丁”邓元山、“工人发明家”徐仲维、以世界为高度首创“湖南创造”的宁澔如等一大批“湖湘工匠”的励志故事感染了许多人。
湖南培育能工巧匠,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持续升温。2022年9月2日,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长沙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为“工匠”举办的全国性论坛。56名“大国工匠”从全国各地“湘”约“湘”聚,分享匠心逐梦奋斗故事,解读工匠精神深刻内涵。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湖湘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同步展出,共展示各级劳模和工匠代表200余位,各类实物和模型展品1200余件、职工创新成果300多项,让观众得以近距离领略以湖湘工匠为代表的广大职工的精湛技能和创新成果。
以“技能论英雄”的高潮在湖湘大地掀起。长沙市总工会举行万名师徒结对传匠心暨劳模大讲坛宣讲活动,用三大精神激励职工勇担当、敢争先;郴州市总工会推动劳模精神宣讲纳入党校培训课程,用工人阶级先进性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中联重科工会开展“党课快闪直达车间”活动,车间工人利用工余时间参加党课学习;湖湘劳模工匠馆接待参观游客达2万多人;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铺好职工发展“长赛道”
夏日的午后,走进湘钢厂区内的“艾爱国焊接实验室”,焊弧闪亮,焊花四溅。45岁的欧勇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焊接。欧勇是“大国工匠”艾爱国的徒弟,从业20多年,先后参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港珠澳大桥等国际大工程。欧勇不仅将湖南与世界“焊”接得越来越紧密,还先后“焊”出了湘钢焊工首席技师、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个又一个荣誉,完成了职业道路上的“多级跳”。
湘钢充分发挥艾爱国师徒传承作用,实施“金蓝领培训”项目,开辟了四条职业发展通道,让技术工人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创新创效的劲头空前高涨。记者了解到,湘潭市已经连续9年组织开展的“金蓝领”培训工程,为湘潭市各类企业培育了千余名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成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标杆之一。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路机车电工谢光明长年奔波在全国各地,讲授机车维修、保养知识,现场解决机车故障“癌症”级难题,并出现在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台上……2020年,谢光明获评高级工程师,这不仅是待遇上的提升,更多的是打破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定的壁垒。谢光明也成为中车株机的6名“双师型”人才之一。
中车株机以“产改”赋能锻造,培育“大国工匠”“双师型”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企业为产业工人建立层级认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绿色通道,让产业工人不仅“能参评”,还能“评得上”“评得快”,开通了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快车道”。
目前,落实湖湘工匠人才引领计划,培育湖湘工匠"百千万"工程成为湖南产改的标志性抓手,引领更多的湖南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素质,为湖南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架好产业升级“登云梯”
顺应产业升级,湖南各级工会构建全链条赋智赋能体系,紧扣“产业链”,立足“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长沙市牵住职工技能竞赛这个“牛鼻子”,以“赛”选匠为产业工人成长注入新动能。长沙市各级工会连续4年在1000多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上全面启动劳动竞赛,连续5年组织“十行百优”技能竞赛,率先发起长株潭三市“融城杯”职工职业技能擂台赛。各项技能竞赛覆盖工种超100个,参与人数超百万人……
岳阳各级工会构建职业培训平台,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大力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产业链建立后,更注重打通专业链和人才培训链,培养更多专业的能工巧匠。平江县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开设“辣条班”等,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能人才;汨罗市内企业积极与职教中心合办“定向班”,实行“车间课堂化、课堂车间化”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
52岁的省劳模肖伟松是水口山集团精铅稀贵厂生产技术主管,与徒弟钟文伟8年前结成对子。在师傅的“传帮带”下,当年只是初级工的钟文伟,现在是车间技术主管,独当一面。肖伟松和钟文伟还共同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攻关项目和工艺技术试验,累计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让每一个职工都有出彩机会。水口山集团广泛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舞台,完善职工成长成才体系。像肖伟松和他的团队一样的广大产业工人队伍,正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不断催生新发展动能,助力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我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发挥新引领作用,将一个个技术难点变为创新亮点,一个个职工锻造成为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技术难题的“攻坚室”、创新成果的“转化站”,也是人才培育的“蓄水池”。目前,全省已建立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省级166个、市级759个、县区级1235个。
踏上新征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正在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助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飞跃。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