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机械设备。”对周为炜而言,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
2月16日,周六,常德安乡凯斯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凯斯机械”)技术研发中心办公室,身穿深蓝色工装的市劳模、技术科长周为炜聚精会神地画着图纸。大学毕业进入该公司,从技术员做起,17年时间,他一直延续着与机械的缘分。
周为炜告诉记者,他们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为客户进行“私人订制”。“我们是做缝纫机壳体设备的,基本都是量身定制。客户过来,其实也只能对他们需求的设备做一个大概的描述。所以,每一个新订单,我都需要在脑子里构建一个3D模拟图,让产品先在我的大脑里活起来,然后出图纸、出样品。”周为炜说。
此前,公司接到了一个订单,帮助中捷集团优化一款智能缝纫机的底座设计。原本这款设备的底座重量大,加工成本、运输成本都很大。接到任务后,周为炜立即组建攻关团队忙活了起来,“只有把功夫花在客户身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周为炜说。
连续一个多月,周为炜把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和周末全部用在了研究新方案上。铸造厂、模具厂、生产车间、实验室来来回回地跑,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该设备底座通过优化设计后,在保证抗压力的基础上,采取镂空设计,不仅减轻了原件重量,原材料成本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降低。”该公司技术中心经理王伟告诉记者:“别看这一小小的设计,优化后,单重量上就比原先的设备轻了几十公斤,一台设备的底座可以节约上千元,中捷集团觉得我们值得信赖,就把这个业务给我们生产加工,仅2018年我们就生产了2000多台,这一产品为中捷集团节约了至少300万元的成本,也为公司带来了200万元的利润。”
“客户生产的产品就是服装,每一个服装的款式流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这份工作耽误不起一点时间,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备试制,耽误的就是客户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多耽误一天,客户面临的损失可能高达数百万元,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失误。”周为炜说:“必须以匠人精神来对待每一次‘私人订制’。”
因此,刚进入技术研发中心工作的那几年,周为炜每天睡觉前都会对自己说两句话:“再想一想图纸,有没有哪里还有问题?”“设计方案有没有地方还需要再改进一下?”以此来提醒自己减少失误。
从2011年至今,周为炜和他的团队共获得授权专利7项。他个人主持、参与的公司新产品研发多达200多个。2018年5月,获评常德市劳模后,周为炜更忙了。今年春节前,公司接到杭州奥发公司订制一款智能缝纫设备的订单,为了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完成设计、出图、试制的流程,周为炜现在正加班加点地忙着。
“我很想改变别人对劳模一贯的看法。我是从一线技术员成长起来的,靠勤奋赢得了别人的认可。现在,我想靠大脑,去更好地实践;靠理念,把劳模精神传递给社会。”周为炜说。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