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测量战线上的“娘子军”
2019-12-19 11:30:23 字号:

在链接湘钢生产经营的测量战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娘子军”——设备工程部计量与标准车间长度班,全班6名女职工担负着湘钢的生产过程、产品的质量控制、最终检测等长度的检定、校准、修理工作,在湘钢这个大舞台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获评湖南省“芙蓉标兵岗”的班组,探寻她们“创新、创效”的故事。

创新学习,整体素质提起来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顾客要求的不断提高,该班以顾客关注为焦点,积极推进校准实验室升级改造,购置了智能化的长度检测设备。

“为尽快掌握新操作方法和技能,我们采用了‘互助法’,按日常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使大家在学习中能年龄互补、个性互补、技能互补。”班长杨丹介绍,她们利用自主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互助竞赛,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专业厂家标准操作”检定、校准视频反复观摩和实操。

同时,班员利用信息化技术、独特的分析思路,通过对计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出标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劣化趋势,提出通过计量数据分析结果对标准设备进行预见性和预防性维护的创新思想,确保了标准设备运行稳定和数据准确。团队业务能力明显提升,提升了检定校准质量,检定/校准效率提升了4—5倍,准确率100%。

计量是生产的眼睛和定尺,现场的测长、测宽的计量设备数据不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她们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分析,学习原理和操作方法,最终设备校准数据准确,解决了生产的燃眉之急。

创新技术,保障能力强起来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做好计量数据准确成了该班系统思考的问题。

班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重新开发了“测量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核心业务功能包括测量体系管理、测量设备管理、数据分析、记录/证书远程集中打印等。新系统既能对测量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又能对测量设备管理的全流程进行规范,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分析、过程监控、网络传输、记录证书报表自动化,更好地适应湘钢生产的快节奏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求。

针对原有纯手工操作模式的费时、人工误差等问题,班员通过“行业对标”“专业交流”,提出引进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全自动钢卷尺检定装置等智能化标准设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操作对检定校准结果的影响。

不仅如此,该班还利用已有的计量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编写了《指示表、内径量表校准规范》《内径千分尺校准规范》《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等6项长度测量设备校准规范,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形成了真正符合企业生产现场实际要求的理论技术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服务,附加值多起来

“我们在班组内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奉献日’活动,变废为宝。”杨丹介绍,对不能使用的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一起认真研究,寻找思路,查找资料,反复修磨,多次拆装,凭借她们多年的检定、校准经验,一件件即将报废的计量器具“活”了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班组每年修复好的长度计量器具将近5000件,周检合格率从修复前的95.72%提升为修复后的97.31%,折合节约备件采购费用30多万元。

面对部分用途特殊、价格较高的计量器具出现了故障或者不合格,大家是最心疼的,如用了20多年价值30多万元的万能工具显微镜、用了近30年价值40多万元的1米测长机校准装置。

“我们主动和上级计量检定部门及设备生产厂家协商,邀请检定专家和生产厂家一同研究、分析、查找资料、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最终实现了器具各项功能的恢复甚至优化。”杨丹说,其中,她们将万能工具显微镜的就地显示装置和远程计算机显示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系统误差,提高检定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一技术已被生产厂家认可并广泛运用。

记者了解到,该班还有一个“幸福计划”,每月通过“幸福说”激发大家的情感共鸣,以缓减压力、密切关系、增强幸福感。

一次,杨丹发现平时乐观的班员冷春丽突然闷闷不乐,询问得知她母亲生病住院了,于是组织大家看望,还自发地到医院轮流照顾。后来在一次“幸福说”中,冷春丽感慨:“我是遇到了这个班、遇到了你们,才感觉生活和工作可以如此平淡且幸福。”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