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人民观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21-05-17 10:03:28 字号: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同时,也将书写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定能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动建设好高素质劳动大军

在安徽安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办“工学一体”订单班等办学新模式层出不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在江西南昌,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主体建设基本完工,设计规模可同时容纳1万名学生实习实训;在重庆彭水,苗家刺绣、蜡染等领域的5位非遗传承人进驻职业教育中心,将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关改革举措不断涌现,职业教育不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未来的发展更令人期待。

现在,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实验室,到重大工程的施工现场,从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到广大乡村的大棚农田,都少不了专业技能人才的辛勤付出,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将在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就业民生、助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同时,也将书写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力的实践教育,必须紧跟市场需求。江西赣州南康区素有“木匠之乡”的美誉,拥有大量家具企业,近年来却面临家具产品升级、家具人才紧缺的状况。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从中看到了机遇,与南康区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康家具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学院学生还没毕业,往往就被企业“预定”,实现了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学校让专业扎根产业、让课程围绕市场、把课堂搬进车间,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实践证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才能迸发出更强劲的生机活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职业教育学校的升级,也需要政府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和条件。从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到深化职普融通,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再到谋划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托举。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定能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动建设好高素质劳动大军。

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职业技能,但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而必须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敬业品格。从焊造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密封舱体的高级技师郑兴,到凭借惊人毅力战胜伤病重返岗位的车工技能专家王尚典,再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曾正超,从这些大国工匠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超的技术,还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们定能培育出更多德技双修的优秀技能人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踏上新征程,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条件。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文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