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长沙7月12日讯(通讯员 杨明辉)“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这是教育部长陈宝生2016年考察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时的题词。彼时,参观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雏创空间”的陈宝生部长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触动,提笔留下墨宝。
6年过去,这所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得如何?是否真正将“创新意识”融入了学生血液?
在学校毕业生常梓溢身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2016年,怀着沮丧的心情,常梓溢踏入了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本以为是混三年拿个文凭,但却在这里闯出了“新路子”。
在母校搭建的技能竞赛平台上,常梓溢飞速地成长着,从校赛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国赛一等奖,挣得了免试入大学的机会。
“是技能竞赛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两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奖,常梓溢感慨道,“但母校教给我的创新意识和品质却能让我在人生路上行得更远。”
校训引领 以“新”养“技”
与常梓溢一样,不少学生入校之初是抱有无所谓、混日子的心态,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对未来从事何种职业更是没有过多的想法。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学校坚信通过专业特色、技能展示与校企双元育人及金点子、小制作、小发明等创新创业教育来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其了解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将来顶岗实习与就业形势和企业用人的需求,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浓厚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校训“立德崇高,精技惟新”引领下,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尤其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好,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强,有良好就业创业创新意识,每个学生享有了有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业创业前景好。
“中考失利的我,在母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与方法。”再次回想起他的母校学习生活,常梓溢表示,进入大学后,不少在学校就读时的习惯被他保留了下来:30秒整理内务、留寸头、错题登记本……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用创新的思维去听课,用创新方法去实习实训,用创新手段去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从而取得一系列的好成绩。
用创新理念改革培养模式 “让每一位学生出彩”
早在2015年之前,学校便开始了“创新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5年5月作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正式立项(项目已于2018年结题)。项目研究立足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以提升学生整体职业能力为目的,依托于小制作小发明,开展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实践应用3年多来,通过三项改革、四个结合、三个平台相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创新创造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3431”人才创新创造培养模式。
常梓溢便是这个模式的受益者,“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爱上课的学生。”他表示,但学校的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着他,“仿佛这堂课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
在“3431”人才创新创造培养模式下,将专业实习实训整体优化成包括小制作发明、创新拓展在内的几个模块,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应用3个能力层次,同时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差异,采取“分层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四个结合,关爱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而在课程评价上,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关注创新创造产品和创新创造意识的考核,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出彩。”
“注重‘创新·创业’是学校一大办学特色。”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学生就业有门、创业有路、事业有成、企业有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我们相信,在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的不断探索推动下,大批“创新型”工匠将在未来不断为湖南省打造技能高地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杨明辉
编辑:阳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