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江麓机电集团特种车辆分厂焊接班班长莫海燕。
深秋时节,走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莫海燕一身工装坐在工位上,一手拿面罩,一手持焊钳,璀璨的焊花在她跟前闪耀。
41岁的莫海燕,是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车辆分厂的一名电焊工,也是公司唯一的焊接女班长。在这个岗位上,莫海燕一干就是24年,从17岁的花样少女到“焊花班长”,被大家称为兵工“女焊将”。
淬炼成“女匠”
莫海燕是典型的“兵工二代”,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军工战士。1997年,17岁的她终于实现了梦想,进厂当上了电焊工,这一干就是24年。
电焊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种。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包裹得严严实实,还要经受弧光和烟尘的双重考验。尤其是夏天,原本厂房就是一个大蒸笼,再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加上焊弧产生的热量,体感温度直逼“50度”。工种的特殊性,让许多女性望而却步,而莫海燕不仅选择了它,还选择了高难度高强度高要求的重关零部件的焊接工作。
莫海燕负责焊接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要求高,大部分产品都需要采用“X光”或者“磁力”进行探伤以检测是否达到技术要求。这对刚从事电焊工作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时莫海燕暗暗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于是,她给自己制订了一套学习计划:理论知识不足,那便“啃”,晚上抱着一本本厚厚的焊接理论书,学习到一两点钟;操作经验不足,那便“钻”,早出晚归挤时间,收捡边角废料苦练焊接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莫海燕终于从一名普通焊工学徒变成了焊接领域的行家里手,精通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熟练掌握了各种焊接技术,并在公司焊接技能比赛中名列前茅,成为公司焊接工种里屈指可数的“女匠”,是班组里样样通的多面手。
敢啃“硬骨头”
莫海燕所在的班组承担了公司所有特种车辆的行动部件和传动部件的焊接,此类产品数量多,有的品种产品焊接工作量相当大,有时1件单品的焊接时间就长达1个多小时,数量更是达到上千件,而且产品结转时间短。
每当面对急、难、重的任务,莫海燕总是乐意“打头阵”;每次攻克技术难关,她敢啃“硬骨头”。从1997年到2021年,从17岁到41岁,公司多次革新升级,装备焊接技术突飞猛进,每一次前行的背后,都有她默默付出的身影。
平衡肘是某装备的重要部件,尺寸要求严格,批量较大,一直采用的原部件经常出现焊接变形现象,一度成为生产窄口。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莫海燕和技术人员蹲守在生产现场连轴转,从分析变形原因、重新设计夹具方案、优化加工工艺,调整焊接顺序,10余次方案的优化改进,成功解决该装备焊接变形的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50%。
负重轮是某车辆的重要部件,生产批量大,之前采用传统的手工电弧焊,生产效率极低,劳动强度大且质量不稳定,多次出现焊接裂纹的问题。她通过大量的焊接工艺试验,摸索出一套新的焊接方案,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生产成本达100多万元。
某车辆零部件出现堆焊后气孔较多等问题,极大影响了行驶速度,莫海燕分别从改进堆焊操作方法、优化组焊工序双管齐下,确保了专项任务的生产进度。
这些年,莫海燕为公司解决了生产中大量的焊接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装甲车众多重关零部件的焊接工作。
“焊”成岗位明星
在技能上有人这么形容莫海燕:“没有她焊接的产品,装备就像没了‘腿’,不能跑!”
近两年,在某军品备件批量大、种类多、政治责任重大、生产任务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莫海燕毅然主动挑起了那艰巨的任务。
面对300件的主动轮、平衡轴、油水分离器,上千件的小型焊接产品,几百件单件重达40多公斤的焊接件,体力劳动强度要求特别大,莫海燕带头加班加点,日夜奋战,每天头戴护目镜、身着防护服,一坐一上午,一干一整天,把铁板凳暖热,把热板凳捂出汗,连续一个多月从未休息一天,为如期交付产品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一名稚嫩的电焊新手,到“湘潭市巾帼建功标兵”、再到“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直至“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莫海燕沉淀了高超的焊接技能,成就了无数个荣耀。20多年来,她用手中的焊枪为公司焊接了一个又一个装备产品,用高质量、高效率的焊接技术,为国之重器保驾护航。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