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7时,湖南第一批援沪医疗队(以下简称“湖南医疗队”)抵达上海。晚10时召开的第一场紧急视频会议,让章迪有些措手不及。
“湖南医疗队接管上海凤凰方舱实验室(宝藤)2号舱”“明日,上海将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号角”紧急吹响。
▲章迪与“入舱”队员仔细接洽工作流程。
2500万上海市民、实验室核酸检测设计通量为每24小时10万管、104名湖南医疗队队员……任务紧急、艰巨,作为湖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兼(专业业务)联络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章迪肩上的重担不轻:队员该怎样合理分工?工作要如何快速有效开展……
散会已是次日凌晨。来不及吃晚饭,章迪迅速带领医疗队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们,前往实验室熟悉内部环境,了解作业流程,理顺分工方案。
“上海的工作人员已长时间连续奋战,很辛苦。我们这支队伍同样业务精湛,希望大家快速调整好自己,迅速投入工作。”夜更深了些,考虑到队员仍在等待工作安排,章迪将详细的分工排班表确定后,第一时间发至队员手中,并与首批“入舱”队员仔细接洽好了工作流程。
次日清晨8时,章迪与队员们一同“入舱”。同日,家乡送来的首批防疫及生活物资运抵上海,为湖南医疗队解决后顾之忧。
依照前期详尽的分工方案,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对内协调实验室各区域检测任务、对外接洽各类紧急事宜……处于中间一环的章迪步履匆匆,对讲机时刻紧拽手中。
面对着与实验室原有队伍的磨合、自身队员之间的磨合、湖南工作模式与上海模式的磨合,章迪同样还在与自己“磨合”。
▲实验室里,章迪手中永远拿着对讲机。
4月7日清晨,新一组队员整装待发。但因前夜样本复核量较大,为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已通宵达旦作业12小时的上一组队员们仍在实验室里忙碌。
“直到中午12点,上组队员才全部出舱。”隔着气膜窗,平日里一向沉稳冷静的章迪被感动着,却也十分担心自己的队员“超负荷”。“很多队员和我一样,都是刚刚离开怀化‘战场’的老队员,大家都在尽全力实现‘无缝对接’!”
从“磨合”到“无缝对接”,章迪有着自己的工作经验。队员们分3组实行12小时一轮岗,实验室里24小时人机不歇,连日来,章迪坚守实验室,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每日仅睡4小时左右。“磨合期很痛苦。但只要磨合好了,工作也就‘顺’了。”章迪表示。
支援上海驾轻就熟的背后,是章迪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派出的医疗专家组成员,抗疫足迹遍布国内外。武汉、津巴布韦、张家界……今年3月,疫情在湖南局部多点发生。湘潭、邵阳新宁、怀化等地,都曾留下过他的抗“疫”身影。而此时正在上海支援的他,甚至还抽空参与了娄底、永州方舱检测基地建设的远程指导。
▲根据工作流程,章迪正在帮队员重新分配工作岗位,确保分工协作合理有效。
4月8日,上海凤凰方舱实验室(宝藤)进行设备调试,暂时休舱。章迪依然起了大早,积极协调着下一批核酸检测任务。“等抗疫胜利,一定好好睡上一觉,回家抱抱女儿!”电话里,章迪的声音铿锵有力。
来源:湘工e家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