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铜官窑火生生不息!郭亮故里跳动的“红色脉搏”
2025-04-09 10:48:27 字号:

春暖花开时节

“百年工运 湖南印记”的第2站

我们来到了望城区铜官街道郭亮村

书堂大道旁,山丘起伏下

郭亮文化园便坐落于此

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见证了郭亮同志的英勇事迹和奋斗历程

在保护传承发展中弘扬工运精神

让铜官窑火生生不息

1901年12月,革命先辈、工运先驱郭亮出生于此。他从这里走出去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掀起工人运动的热潮,将27岁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说:“郭亮故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工运精神的重要载体。以郭亮烈士、铜官陶业工人运动等为代表的工运精神,是望城红色文化富矿的璀璨瑰宝,也是激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从27岁烈士的热血到2024年千亿GDP的现代化新城,这片土地用百年时光解答着一个命题:红色火种如何在新时代淬炼出别样光华?

“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图片

郭亮文化园航拍画面。

郭亮文化园由郭亮和妻子李灿英合葬墓、郭亮烈士故居、郭亮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等组成。

山丘环绕的郭亮文化园,朝向广阔的稻田,仿佛故人默默注视着家乡发展。进门处,门头上“郭亮文化园”几个大字醒目,视线往下,一块石碑映入眼帘,白色石体上,毛泽东曾评价的“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几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湘水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1916年,年仅15岁的郭亮在长沙街头看见被杀害还高挂示众的革命党人的头颅,悲愤之际写下这首诗,革命的种子在这个爱国少年幼小的心灵中加速生长。

图片

郭亮雕像。

郭亮带兵抓郭亮、脱鞋赠难民、带头卧轨发起震撼全国的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铜官陶业工人反对“窑门捐”和“窑货税”斗争……1928年3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郭亮在岳阳被捕。29日凌晨在长沙司门口壮烈牺牲,年仅27岁。观看郭亮烈士生平事迹展,深感郭亮投身革命的一生无比震撼。

“95”后颜妍是望城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郭亮文化园兼职讲解员。“来到望城工作后,看到主城区有一条‘郭亮路’。当时的我也只是知道郭亮的名字,并不了解他的革命故事。”她告诉记者,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自己多方位了解郭亮的事迹,将一颗革命精神的“种子”也深埋到了自己心中,在一次次的讲解中,传递着精神力量。

在颜妍看来,讲好红色故事,必定是要自己先感受到这股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她说,每每讲到郭亮遗书,看到“以继余志”几个字,不少游客会眼含热泪,十分动容。而周边学校来接受爱国教育的学生,听着郭亮故事,心中自然会埋下一颗为国为民的种子。

陈列室不远处便是郭亮和妻子李灿英合葬墓。拾级而上,树影婆娑中,极具地方特色的墨绿琉璃陶墓呈现在记者眼前。这是郭亮曾经领导过的铜官陶业工人支部为其所修建的。墓的左下方向便是郭亮烈士故居,青瓦平房重现了郭亮生前的原有陈设。

为国为民的种子生根发芽

距离郭亮文化园80米处,是村民郭龙辉的家。作为郭亮的堂侄孙,郭龙辉自小便对郭亮充满着敬仰。

“我一定会做好郭亮墓的维护!”郭龙辉记得,原本维护郭亮墓的伯父去世,郭亮墓的守墓人空缺,当时郭氏家族里有多人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郭龙辉也主动站了出来。经过相关部门的考察,最终他成为郭亮墓的守墓人,这一守就是16年。

这期间,郭亮文化园一砖一瓦建起来了,郭龙辉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哪一年建了什么,他如数家珍。只因每一次园区建设时,他都会和十几名村民自发来帮忙,义务维护周边环境,做做杂活。

图片

郭亮烈士故居。

“郭亮是郭家英烈,也是郭亮村的荣耀。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郭亮精神的传承,作为后辈更要担当起这份责任。”郭龙辉说,守墓人这个角色,他当了,就要做好。

郭亮在百年前领导铜官陶业工人共同斗争,让铜官窑火生生不息,如今这份窑火也成为点亮郭亮村发展的星火。

郭亮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张理介绍,村里大力培育本土陶瓷企业,将村上旧窑厂出租,还积极引进陶瓷生产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高峰时期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以红色文旅为主线,村里还积极吸纳返乡创业人员,建起农家乐、农特产店等,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郭亮是1921年入党的党员,在望城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望城区档案馆党史室副主任刘湘东说。郭亮的事迹在望城是家喻户晓的,许多本地党史资料把郭亮放在开篇。

8年前,刘湘东投身望城区党史研究工作,第一次梳理望城烈士事迹,第一位就是郭亮。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刘湘东所在的单位恰巧成为郭亮村的联点单位。近年来,刘湘东见证了烈士故里的变化: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美丽屋场风景宜人,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了更好地传承烈士精神,在望城区委、区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郭亮诞辰100周年时建成了郭亮文化园、诞辰110周年时建成事迹陈列室、诞辰120周年时对园区进行提质改造,这为后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烈士精神提供了平台支撑。

共绘社会经济稳步向前新画卷

2024年2月,郭亮文化园管理权正式移交至望城区总工会,讲好郭亮故事、用好红色资源成为望城区总工会推动工运文化与现代化新望城建设有机结合、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每年2—4月是团建、党建活动较集中时期,4月至11月是学生研学的高峰期,特别是暑假时,游客十分多。”望城区总工会工人文化宫主任、郭亮文化园负责人李珊说。

图片

学生在郭亮文化园开展研学活动。(郭亮文化园供图)

在望城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文德霖看来,郭亮是湖南工运的一面精神旗帜,建好郭亮故里,就是建好职工的精神家园:“今年,望城区总工会将推动郭亮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提质改造纳入区总工会全年重点工作事项。”

郭亮中路,商业发达、人民安居;郭亮小学,书声琅琅、朝气蓬勃……还有以郭亮事迹为原型开发的党史课程、连环画,铜官窑景区打造的郭亮事迹红色剧目,本地剧团创作的《郭亮带兵抓郭亮》花鼓戏演出等,都无一不在证明,郭亮精神如今已经融入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作为雷锋的故乡,望城区是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与郭亮的“奋进精神”紧密结合,两种精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区总工会结合郭亮精神、雷锋精神等开展“雷锋工匠”评选、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开展多类型劳动与技能竞赛,还与高校合作,以郭亮事迹为主题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并积极推动红色研学。“全国工人先锋号”——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望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生死救援的紧急冲锋与服务于民的温情举措常常同时上演;“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从车轮下勇救幼童,自己却因躲避不及而身受重伤,但却从不后悔,反而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残疾人种粮大户谭建祥,不断拓宽创业路的同时,满怀希望与信心带领20多位残疾农户共赴脱贫路……

“目前对于郭亮事迹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开发利用阶段。”刘湘东说,一方面是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的文化宣传、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则是推动本地文旅融合发展。

刘湘东介绍,郭亮的事迹时刻激励望城千千万万的职工群众奋勇前行。他们或耕耘在土地田野,或坚守在企业生产车间,或奋斗在项目建设一线,或攀登科研创新的制高点……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红星,点亮望城社会经济稳步向前的脚印。

真正的传承不在展柜里,而在每次技术攻坚时咬紧的牙关里。2024年,望城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逾千亿元,经济发展“脉搏”稳健有力,“民生答卷”上亮点纷呈,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正徐徐铺开。在这里,先辈们的理想正成为国泰民安的美好现实。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