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合
“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师+劳模工匠”
三方力量
桃源县总工会为人才成长
搭起“快车道”
让技术人才得以
在实战中淬炼、在传承中突破
“五年来,有劳模导师手把手带教,还能深度参与企业实战项目,我牵头或参与研发了43项国家专利技术!”近日,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32岁的副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唐彬难掩兴奋。他参与研发的“风电预埋螺套钻孔系统”“风电叶片预埋螺套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两大技术,以及新产品“风电叶片关键零部件预埋楔形条”,均斩获省级科技创新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快步成长为副高职称技术骨干,唐彬的职场“三级跳”,正是桃源县总工会创新推行“建联盟、育工匠”模式的生动注脚。
建强“智囊团”
技术传承有“领路人”
“要让产业工人‘技有所长、业有所成’,就得从培养、实践、评价全链条发力。”桃源县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桃源县总工会锚定“产业需求”与“工人成长”双目标,以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牵头打造桃源工匠学院联盟,联盟成立之初便明确方向,构建起多维度培养生态。
桃源县第二届"桃源工匠"表彰暨劳模工匠等产业人才座谈会召开,共探人才成长“密码”。
在湖南飞沃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省劳模陈玲正带着徒弟们围着实验台反复调试着涂层材料配比。此前,产业下游多家企业被“产品表面防腐附着力不足”这一“卡脖子”难题困住,不仅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还拖慢了整条产业链的运转节奏。
陈玲主动牵头接下这项攻关任务,还顺势把“战场”变成了带教“实战课堂”。从手把手教徒弟们做涂层附着力检测实验,到带着大家拆解工艺参数对防腐效果的影响,再到带队多次奔赴下游企业现场对接需求、优化方案,她全程陪着徒弟们在“试错—调整—再试验”中摸规律、练本领。最终,师徒团队研发的优化方案精准破解了难题,让产业链堵点变通途。
省劳模、飞沃科技交付中心总经理陈玲以“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为团队攻坚克难保驾护航。
作为“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的推行者,陈玲始终坚信“产业要升级,人才是关键”,更有一套实在的带教心得:“徒弟们遇着难题,我们就搭好梯子帮他们往上走;他们敢闯敢试,我们就当好后盾托住底。”正是这份真心与担当,让那些挡路的技术瓶颈,都化作了淬炼唐彬等青年人才的“炼金炉”。
近日,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巾帼劳模工匠大宣讲”讲堂内座无虚席。从一名普通操作工蜕变为数控编程、模具设计领域的专家,全国劳动模范邱宝珠结合自身数十年的行业经历,把机械制造里的精度要求、研发路上的挫折与收获娓娓道来。“毫米级的精度,靠的是一次次校准的坚持;过硬的技术,离不开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她的话语朴实却有力量,将“工匠精神”融入成长故事,让精益求精的种子在台下年轻学子心中悄悄发芽。
深化“校企融合”
技能提升有“练兵场”
翻开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数控专业)教师黄永刚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写满了待办事项:“明日向企业导师请教故障诊断技巧”“下周筹备行业前沿动态分享会”……字里行间透着忙碌,更藏着成长的紧迫感。
今年暑假,黄永刚的身影出现在湖南飞沃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他以顶岗实践的身份,牵头团队参与企业委托的零部件加工项目。从反复调试设备参数,到优化生产工艺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实际生产需求。
“基地就是‘职场预备营’,这里没有模拟操作,全是真刀真枪的实战项目。”黄永刚道出了实训基地的核心价值:它既是学生锤炼技能的“练兵场”,更是教师提升本领的“充电站”。在这里,校企联动的育人机制持续发力。企业定期派技术专家走进校园授课,把生产一线的“活经验”搬进课堂;学校教师则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在机床旁、生产线边补短板、强技能。双向交流中,一支“既能站讲台讲理论,又能上机床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悄然成型。
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开班仪式。
“光有书本理论撑不起职业教育,必须到生产一线练出真功夫。”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会主席钟敏为直言。在桃源县总工会的推动下,学校联合龙行天下运动用品、三特机械、迪文科技等6家本土企业搭建生产型实训平台,创新推行“双导师”制,其中企业导师占比达40%。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校学+企练”的培养模式下,学员技能认证通过率从以往的60%跃升至82%,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紧盯产业升级需求,学校主动增设无人机操控、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新兴专业,联合“智改数转”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每年定向培养1200名新型学徒,为县域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数字技能人才。
多元“标尺”
人才成长有“画像图”
“过去评技能等级,考理论、考操作就结束了。现在不一样,得看岗位业绩,还要现场答辩讲思路,真本事藏不住!”黄永刚深有感触。今年带队在飞沃新能源顶岗实践时,他真切感受到技能评价改革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桃源县总工会指导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立“实训+认定”一体化平台,组建68名专兼职教师、55名考评员队伍,实现“训一考一评”闭环管理。近五年完成46批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证率76.4%。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引入“业绩评审+企业导师评分”等多元维度,让技能水平与岗位贡献、创新能力直接挂钩。
2025年桃源县职业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
在桃源县,越来越多产业工人通过工会搭建的平台实现成长。截至目前,桃源工匠学院联盟已培育技能人才5000余人,其中300余人获评中级以上技工,12人成长为行业技术带头人。
“产业工人强了,产业发展才有底气。”桃源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工匠学院联盟建设,推动校企资源更深度融合,让更多产业工人在技能提升中实现价值,为县域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来源:湖南工人报
作者:钟晓敏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