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如果说企业是国民经济细胞,那么大部分细胞便是数量繁多的中小企业。
记者认为,国民经济肌体强健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小企业的活力。其中,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小巨人”企业,则是中小企业的“活力担当”。
这些企业有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迷人特质,具有很多大企业都没有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它们可能默默无闻,却在闷声发展发大财,有些甚至是某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这样好的企业,请给我们多来几打。
但这样好的企业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培育。近年来,湖南共培育五批13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2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0个。
记者决定把聚光灯打在这些小巨人企业身上,现现它们的实力原形。
▲2021年2月,《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印发。
成为“专精特新”,需要资质。
《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把这种资质拆分为基本条件和优先条件。
基本条件对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数字化应用、经营管理等都做了明确要求,列出硬杠杠。
比如,制造业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不少于3年,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70%以上;企业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等等。
除了以上基本条件,如果还拥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具备良好上市前景、是标杆示范企业等优先条件,那么很大概率能成为“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政府更是拿出了支持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发展、加强孵化提升等实打实的扶持培育措施,通过资金奖励、项目补助、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培育效果到底如何,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认识,记者决定举举“栗子”。
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强大动力之一,便是技术创新。
为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发源地,湖南决定从2020年开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每年实现300家以上中小企业发明专利零的突破,到2022年实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研发投入强度、新产品综合效益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这个三年行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破零倍增”。
▲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精细复杂钢型材。
看看下面这些企业是如何“破零倍增”的:
历经10年不断试错,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最终打破长达半个世纪的核心技术垄断,成为全球第3家掌握钢铁精密复杂成型的企业。
作为光伏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厚积薄发,于近日发布了国内首款超大产能异质结电池PVD装备,未来将加大创新投入,保持技术领先。
在国际上率先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医学显微镜检验自动化的先河。
以上企业,虽然名气不大,但实力很强。
2020年以来,全省共有2356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破零倍增”,其中664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破零”,“破零”企业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356项,实现发明专利产品销售额106.3亿元。
一个真正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会放弃用数字化技术为自己赋能。
日前,记者采访时,就看到了一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转出了新天地。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平台。
始建于1951年的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初启动了36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今后将结合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株洲车城机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制造。该公司如今只要管理人员动动“指尖”、看看屏幕,就能实时清晰地了解生产、经营、供应链等全流程信息。
湖南银和瓷业有限公司上线国内首条5G陶瓷自动检测生产线,利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拍摄高清陶瓷图像,再对图像中的缺陷进行实时定位与识别,一天就可对5000个容器型瓷器进行检验,大幅缩减了人力,降低检测出错率。
今年初,湖南启动中小企业“两上三化”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个专门就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行系统部署的省份。
湖南计划在3年内每年遴选300个数字化、200个网络化、100个智能化示范项目,加速推进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所拥有的绝技还有很多。
总之,专而精、特而新的它们,身板虽小,却藏有大大的能量,从而能在市场大潮中乘风破浪。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肖拓
本文为工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