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物 | “工匠”精神 ——记首位“湘茶工艺大师”冷建国

来源:红网 作者:张友亮 编辑:宋沛珊 2021-08-12 15:02:12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812104153_副本.jpg

冷建国在茶园查看茶叶的生长情况。

红网时刻新闻8月12日讯(通讯员 张友亮)一颗颗鲜嫩的绿芽,倒入热气腾腾的炒锅中,巧手翻旋,茶香四溢……30多年来,冷建国年复一年地制茶,做茶让他投入,沉浸并且享受。

时间回放到2017年5月,在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暨首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决赛上,高手云集,“茶业巨头”们均派出最强阵容,全省15支代表队75名制茶高手同场竞技,展现传统手工制茶的“巅峰对决”。

“条索明亮,茶汤透亮,品之赏心,闻之沁脾,饮之爽口”。最终,冷建国以实践加理论综合94.05分的全场最高分,独占鳌头!被湖南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茶叶学会、省茶业协会联合授予全省首位“湘茶工艺大师”称号。

享誉全省,传颂全国,冷建国一“炒”成名!

冷建国,1972年出生于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西山垭村韦家湾大山深处。

1990年,冷建国茶叶中专毕业后,回到村办茶厂当学徒。认认真真地向县农业局茶叶专家赵庸健学师两年,冷建国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到手,要用得熟。

为将原有的老品种更换为良种茶“碧香早”,他与妻子李小平商量,500元卖掉家中唯一值钱的黑白电视机,凑齐600元买回2亩茶苗,将良种茶扩大到13亩。听说附近乡镇某茶场茶叶质量好效益好,他每天步行40多里山路,早出晚归“取经”。

微信图片_20210812104137_副本.jpg

与茶人一起探讨石门茶叶。

严格按标准采摘嫩芽,摊晾足时;锅温达到220度以上,才进锅……手工制1公斤干茶需要炒10个多小时,常常一整晚不休息。杀青时,师傅要求8两鲜叶产2两干茶。有人图“快”,往往一锅会炒上太多鲜叶,他老老实实按要求做,决不偷懒。

掌握火候,拖、抖、炒、焖、抓、拿等步骤,严格到位;请大家“评头品足”,及时总结;不知烫起了多少血泡,不知炒焦、炒煳了多少鲜叶;一位员工将价值1600多元的鲜叶炒“老”了,他毫不犹豫付之一炬;父亲交售的茶叶不够理想,他坚持精选后才收购;买回设备,自办茶叶加工厂……

自费8000元,赴杭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茶叶研究院学习;自费到云南、福建、长沙等地参观培训;对“全国十大名茶”一一进行工艺分析;买回《茶叶制造学》《茶叶化学》等专业书籍数百本,在“家庭图书室”中废寝忘食……

凭着一丝不苟,凭着如饥似渴,凭着坚持不懈,冷建国的技术逐渐“炉火纯青”。乡亲们推选他为韦家湾村村主任,担任石门县渫峰生态茶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原有400亩茶园基础上,全村茶叶发展到1420余亩,亩均鲜叶产值1万元左右。昔日的贫困村,成为了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的茶叶专业村和石门县西北山区“首富村”,全国一流的有机茶、名优茶、高效茶“示范村”。

多年来,冷建国先后荣获了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大金奖”“香港国际名茶展”冠军,“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术能手”“常德杰出工匠”“常德市劳动模范”,石门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21年7月,被评为石门县首届“拔尖人才”。

近年来,冷建国在科研和创新上,频频发力。他费时十余年,“复活”了失传多年的石门古代“牛抵”贡茶制作工艺。从当地和附近茶区收集130多份野生茶树资源,筛选出了较有发展前景的品种4个,即将大面积推广。 

来源:红网

作者:张友亮

编辑:宋沛珊

本文为工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h.rednet.cn/content/2021/08/12/97731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