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味道打开职工文化流量“密码”!

来源:湖南省总工会 编辑:李文洁 2024-04-07 08:37:11
时刻新闻
—分享—

恒温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

基础设施齐全

公益课堂、文体赛事、业务培训等

课程丰富多彩

……

自2020年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

迁建竣工并开始运营以来

职工群众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曾经熟悉的工人文化宫的

“工”味道焕发“新青春”

3月19日,星期三。记者到达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时,正值下午3点。车入地下停车场,偌大的场地只停放了十多辆车。

工作人员说,这里停车免费。

“那为什么还这么少的车?”记者问。

“你们下午5点半以后再来看。”工作人员卖了个关子。

我们会心一笑,恍然大悟。工人文化宫,自然得工人下班后,人流量才多起来。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晚餐后不久,再到地下停车场,已很难找到车位。

图片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

2020年,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迁建竣工并开始运营。适应新时代工运事业发展需求,该馆建有包含恒温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美术培训室、职工图书馆等在内的众多活动场馆。自运营以来,公益课堂、文体赛事、业务培训等,在这里火热开展,职工群众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曾经熟悉的工人文化宫的“工”味道焕发“新青春”。

讲述

记忆里的故事开新芽

老一辈湘西人,对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老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依稀还有着印象。他们说,对那个年代的湘西人来说,这是一个象征“诗与远方”的精神家园。

“开馆那几年,人气可高了,文化宫里的电影院,一角钱一张票,供不应求!”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老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退休职工程勇感慨万千。他进入文化宫时才26岁,是当时职工中最年轻的小伙,大家戏称他为“花骨朵”。

“文化宫可是大场面!当时在州歌舞团担任歌唱演员的宋祖英,在这里演出过两次。”想起多年前的文化宫,记忆如潮水涌上程勇心头。

那时候,物质文化生活都相对匮乏,电视机是奢侈品,文化宫便成了职工群众调剂生活的好去处。当然,文化宫里的文化生活也不贫瘠——健身区不乏来锻炼的职工,阅览室总是坐满了人,惠民演出不断,还办有高考补习班。

程勇兼职电影放映员。有一次,放映机“罢工”,翻来覆去修不好,他只得叫一辆货车,把这50多公斤的放映机运去广州维修。“听说那边的工人文化宫有这方面的维修技术。” 程勇说起这事,一个劲地摇头,表示为此费了不少劲。那段时间,湘西天气冷,他和一名同事穿着棉袄出门,下了车就汗流浃背。一看,广州人都是拖鞋短袖。他和同事吃盒饭,住狭小客房的上下铺。为了省钱,他们吃盒饭“不要盒饭里的香肠”。

和文化宫并肩走过38载风雨,程勇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如霜,2020年正式退休。就在退休一个月后,他这颗“花骨朵”记忆里的故事开出了新芽——新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建成开放。老一辈湘西人心中的精神家园重新“焕发青春”。

图片

▲太极扇公益课学员们正在演绎二十八式太极扇。

“恒温泳池太舒服了。工作人员服务周到、细致。很感谢工会建的文化宫。”3月19日下午,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游泳馆里,分别从湘西州住建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湘西监管分局退休的王正波和田勇一鼓作气游了几个来回,上岸沐浴更衣后,用场馆提供的棉签清理完耳朵,神清气爽,满脸笑容。

记者在游泳馆管理处看到,泳池温度为28摄氏度,中央空调显示,泳池室内几个角度的温度均在29摄氏度左右。

王正波和田勇是表兄弟。有外省的朋友得知“哥俩”退休了,邀请他们自驾游,去别的地方看看。“好风景就在家门口,何必去远方?”田勇说,每天和表弟来文化宫看看书、游游泳,生活惬意,家门口就是“诗和远方”。

田勇还专门拍摄了不少视频,发布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宣传推广工人文化宫,把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故事传播给“线上线下的亲戚朋友们”。

体验

在“大学校”丰富自我

傍晚6点,记者走进文化宫一楼的射箭馆。场馆设有10条长度为5米、15米、18米的箭道,数十把弓箭整齐摆放,箭靶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

场馆工作人员怂恿记者体验一把射箭的乐趣,并为我们叫来了一名教练。

走上最近距离的起射线,戴上护具,侧身站立,左臂伸直,搭箭、勾弦、拉弓、靠位、瞄准、撒放……教练手把手传授了几道简单的程序后,记者射出三箭,只有一箭命中箭靶,心中难免有些尴尬。

“新手能射到靶子上就很棒了。”教练说,在这里不会因水平高低而难为情。职工来这里,能找到工余后的放松就行,门槛很低的。

记者下意识回头,察看围观者,探究是否有取笑的表情。没有,都是一脸平静。唯有一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双手抱于胸前,表情充满关切。

他叫奚昀,今年35岁,湘西州民政局的职工,是射箭馆的常客,射箭水平达到了最高段位9段位。他告诉我们,以前湘西没有专门的射箭馆,和朋友得周末开几个小时的车,到其他城市去射箭。他说,射箭需要心静。闲暇时来这里玩几把,锤炼心境,工作中面对烦事、难事,也就能心平气和地去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里已经成了我的‘桃花源’。”奚昀笑说。

晚上8点10分,记者来到羽毛球馆,只听得球拍与球碰撞的声音,砰砰啪啪作响。球场上职工们以球会友,好不热闹。

“高手和业余选手同台竞技,强身健体,球技不重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薛艳枝已经和朋友们切磋了1个多小时,下场歇会儿。她的“球技不重要”与射箭教练的“不会因水平高低而难为情”不谋而合。而这,也正是工人文化宫的“根”,也是职工群众喜欢光顾工人文化宫的原因之一,主打一个“随意随性”,就像在“家”里一样。

“最初,大家都是一个人来,在球场上成了‘搭子’,成了‘群友’。”与薛艳枝一起打羽毛球的刘君是湘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职工,球技明显高于薛艳枝,但薛艳枝表示,刘君从来没有取笑嫌弃过她的球技。

晚上9点,到了工人文化宫歇业的时间。射箭馆、羽毛球馆、游泳馆等场馆的灯渐次熄灭。记者发现,熄灯、关门,参加活动的职工通常会主动协助工作人员完成。“为工人文化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很正常。这里是我们的‘家’啊。”滕希昀和薛艳枝都向记者这样表述。

图片

▲瑜伽教室内,职工正在练习日常瑜伽。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还担当“家长”的角色,根据职工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公益课堂,涵盖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舞蹈、乐器、体育等课程,培养职工群众的兴趣爱好。

一系列的公益课堂掀起了文体活动热潮,甚至火爆到出现了类似大学校园“抢课”“抢场地”的情况。3月19日推出的2024年春季成人公益课,乐器、油画、成品舞、太极拳等7门课程,在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的微信公众号上一发布,不到两个小时,就被全部抢光。查看该微信公众号后台,粉丝量目前不足1万,但发布的这条信息,当天的阅读量达到2297次。

图片

▲职工们在手工公益课上学习制作喜庆的年宵花福桶。

记者在“职工创意交流中心”看到,25个油画架已整齐摆放。“这是为成人油画课学员准备的免费材料。”文化宫教育培训部负责人毛惠介绍,每次推出的公益课,都经过了反复筛选,既有“自助”,也有职工群众的“点单”。

“一直想学吹箫。看到此次公益课开设的乐器班是箫演奏入门、识谱,马上就报名了!”湘西州住建局职工刘禹是公益课堂的忠实“粉丝”,对于报名成功,她有些许激动。

毛惠告诉记者,自开馆以来,文化宫共开设课程20多类,约3000课时,为职工提供公益培训5万余人次。

访谈

坚守公益延续精彩

在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诗与远方”不用很远,也不用很贵。

文化宫采取合作经营方式。游泳池、射箭馆、健身房等运动场馆交给市场化公司运营,有单独的场馆卡和全项目卡,收费普遍低于市场价,职工8折优惠,工会会员在优惠基础上再减免200元。

众所周知,工人文化宫建起来容易,但怎么经营好,怎么体现公益性,却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思考的大课题。

“工人文化宫首要的一条,就是体现公益性原则。这是要对合作运营公司进行考核的。”湘西州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军表示,文化宫会定期组织检查,包括设备维护、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对运营公司进行考核,“每周六上午和五一等节假日,所有场馆都要向劳动者免费开放。”

图片

▲职工图书馆一角。

以公益课堂为“主菜”,以文体活动为“主线”,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将职工文化生活“烹饪”得“有滋有味”。五一晚会、红色颂读等,一场场精心策划组织的文体活动,很好地回应了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特别是2021年,湘西州职工艺术团成立,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文化气息、工人元素浓厚,让文化宫彻底“火”了起来。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在省总工会、州委州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已初步构建“职工政治教育、职工技能提升、职工运动休闲”三个基地,一个“职工创意交流”平台,形成“职工培训、职工文化艺术、职工体育健康和职工创新”四个中心的全面发展格局,自竣工运营以来,惠及职工群众38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大学校”的作用。

谈及今年的工作安排,刘军踌躇满志。他说,文化宫将举办“职运湘西 健康中国”第二届全州职工运动会。同时,考虑到文化宫坐落在乾州新区景区内,州总工会计划结合本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利用“湘工惠”平台,在此开展助农直播,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手记

文化如水 润物无声

吴凯风

走进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一股运动味、文化味扑面而来,游泳馆里的击水声,羽毛球训练场上的哨声,声乐室里的管弦声,声声入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容易在这里找到一种熟悉的感觉,那就是曾经热闹非凡的工人文化宫里的“工”味道。如果停下脚步,再与工作人员细聊,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现代化的管理运营,现代化的服务保障,一切都会让人对这个首批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赛事活动提升影响力、品牌力,以灵活经营保持发展力、服务力。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工人文化宫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又为什么得以新修重建,建起来之后,又为什么得以成为职工群众的“打卡地”。

作为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文化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工人文化宫曾经承载着普通职工业余参加学习及文体活动的美好记忆。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全国不少工人文化宫出现经营困难、特色渐失的现象,工人文化宫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赋予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职工文化在国家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近年来,一些地方工会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立足公益性、服务性,开展工人文化宫建设的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在服务职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好评。2023年,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等48家工人文化宫获评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的品牌化、标准化在于创新。创新源于学取众长。工人文化宫从走出低谷到焕发生机,需要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并不十分抢眼的湘西州,他们走出去学,学管理,学服务,学经营,把学回来的“宝贵财富”结合自身实际改良运用;他们调动多方资源,联合各方力量,得到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度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吸引有情怀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宫的运营发展有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和能量。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的品牌化、标准化在于实用。实用源于问计于民。他们充分挖掘职工群众需求,建立湘西州职工艺术团,“自助”加“点单”烹饪文体大餐,回应职工期盼。教育培训部开设的每一场公益培训课,场场爆满,供不应求;文体活动部策划的每一场赛事活动,如火如荼,催人奋进;综合管理部开展的每一次贴心服务,无微不至,热情洋溢。文化宫的运营发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

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的品牌化、标准化在于公益。公益源于基因基础。在坚持工人文化宫姓“工”的基础上,他们以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在“管”和“用”上下功夫,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节假日训练场馆的免费开放、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服务等一系列惠及职工的制度措施,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让职工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更有益于振奋职工精神,凝聚职工力量。我们期待湘西州民族工人文化宫不断拓宽思路,创新运营管理,延伸服务“手臂”,让工人文化宫“火出圈”,成为当地职工乃至全国各地来湘西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来源:湖南省总工会

编辑:李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