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向群:天车里的“巾帼花”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 2019-03-22 09:37:08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华菱涟钢冷轧板厂,只要一提起刘向群,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刘向群开天车是稳、准、快!”稳,就是起吊运行平稳;准,就是原料落入料仓准确;快,就是干净利落,吊活从不拖泥带水。从一个普通的 “外协工”,成长为涟钢“钢城工匠”,刘向群凭着不服输的韧劲,把天车开出了名堂。

刘向群驾驶的天车。

从外协工成长起来的钢城工匠

2004年,刘向群成为了华菱涟钢冷轧板厂的天车工。刚进厂时,她既不了解、熟悉行车性能,更不懂排查故障,维护设备。

为了看懂原理图,她把电气元器件代号及其作用背下来,把整张原理图分拆成若干小线路图,反复琢磨直到滚瓜烂熟。生产实际中一旦停车发生故障,刘向群立马就会浮现线路图,精准锁定故障在哪个元件的哪个点上。

勤学苦练,刘向群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2010年,凭借优秀的技术素质和良好表现,刘向群顺利转正,成为涟钢职工中的一员。转正后的刘向群,工作更加认真积极。

一次,刘向群负责吊装酸轧步进梁钢卷下线。钢卷起升时,她突然发现主钩不能动作。想开动小车,却发现小车也动不了。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钢卷很有可能砸坏步进梁,影响生产。根据多年的经验,刘向群当即操纵大车向一侧移动,避免了钢卷碰撞,化解了一次事故。“安全合理,‘稳、准、快’。”在场的同事都为她叫好。驾驶天车十多年,刘向群从来没有因为钢卷吊损、违规操作被考核过。

行车吊运中,由于大车、小车微小的延时与运行惯性,机械动作会造成吊物游摆。要使大车小车吊钩三者配合得严丝合缝,就要掌握这个时间差,让手上功夫“稳、准、快、安全又合理”。

刘向群和同事们通过大量数测试据、总结出的“一二”跟车操作法,当年就让她带领的行车班实现了操作故障时间为零、操作事故为零、安全事故为零、总绩效排名第一、人均收入第一的好成绩。刘向群还将“一二”跟车操作法编写成教材,在行车工中进行推广、培训160人次,收到良好效果。

2018年,刘向群当选为华菱涟钢“钢城工匠”。

从普通行车工到全国技术能手

将一个茶缸大小的钢坨,稳稳地放在酒瓶酒杯口上;将一块双面胶,妥妥地粘住一个鸡蛋,把鸡蛋拎起来并保持完好,这些,可能你不难做到。但如果,完成这些操作不是用手,而是开着行车,在高空操作几十吨重的大铁钩来完成,你还能行吗?

在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这是两个比赛项目,分别叫“吊钢砣坐酒瓶酒杯”和“稳钩粘鸡蛋”。

高超的行车操作技术,既像高空杂技,又如巨人绣花。行车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着物品吊运的精准高效,也直接决定着吊运作业的安全。在一些精密仪器的组装中,行车吊运技术至关重要。

2018年,刘向群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涟钢青工技能竞赛行车工第二名。随后又在内部选拔中胜出,出战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有“钢铁奥运”之称的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能够站上‘钢铁奥运’的赛场,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吃苦,努力干,不放弃,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刘向群说。

为了参赛,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早上5点半出发,现场训练到晚上10点多,用教练的话说每天都是魔鬼般的训练。回家后又埋头理论书籍的学习,要到晚上12点以后有时甚至凌晨2、3点才睡觉。三个月集训,刘向群一双熊猫眼,又红又肿,眼药都买了上千块钱。

努力终有回报。在这场挑战极限的比赛中,刘向群一路过关斩将,稳定发挥,最终在全国244名行业顶级高手中脱颖而出,排名全国第12名,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从一名外协工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刘向群说,“坚持奋斗,不轻易放弃,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人物名片

1212.jpg

华菱涟钢冷轧板厂天车工,从“外协工”到涟钢“钢城工匠”,从普通行车工到全国技术能手,她花了14年的“绣花”功夫,让“彪悍”的天车变得异常“乖巧”。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