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帮扶故事:最美的风景 ——湖南省总工会驻龙山县洗车河镇耳洞村帮扶工作队长、村第一书记郭超华

来源:红网 作者:郭超华 编辑:欧阳琴芳 2021-01-11 09:56:48
时刻新闻
—分享—

时光如白驹过隙,今天已是驻村帮扶第885天。夜深人静,翻看驻村以来一叠叠厚厚的日记本,往事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2018年2月22日省总工会帮扶队组建,3月12日正式驻村。驻村之前,了解了一些千里之外的帮扶村的情况。龙山县耳洞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地处偏僻,交通不畅,是当地最贫困的村子之一。全村共146户5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6%,全村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28亩,人均不到0.5亩,产业发展难,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等我们帮扶队三人置身其中,还是感到震撼:全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除几名村干部外,常驻人口基本是老弱病残;在村内好不容易找到租住的地方,我的房间只有约7平米,摆下一张床一张小桌子和生活用品,基本只能侧身进出,而这就是生活办公的全部空间;进村过河的临时道路被水冲毁,车子开进去就出不来了,走访调研就靠步行,一个来回就是5公里,我们坚持步行直到半年后通村涵洞桥修通;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当我们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方案征求意见时,出人意料地收到了一片反对之声,不是反对方案而是认为集体经济根本不能搞......

2020年7月,在耳洞村举行的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贫困户杨莎莎向省州县各级领导深情地说道,“三年来,在帮扶队的带领下为耳洞村办了很多好事,带领村民发展产业,鼓励村民创业致富。这三年,我走上了电商创业之路,网售特色农产品,2018年销售额达10多万元,去年增加到30多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回想三年来耳洞村和自己身上的变化,杨莎莎说:家乡的桥修好了,路畅通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火炕上的腊肉插上电商的翅膀,换回了实实在在的票子,各类专业合作社,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如今,更令人欣喜的变化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扶贫更扶智,村民们的观念彻底转变了,脱贫致富的干劲被彻底激发了——沉寂多年的篝火节重新燃了起来,湘西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聂林唱起了自编的赞美脱贫攻坚的三棒鼓词。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底的6090元提高到2020年底的20105元,人均增加14015元。2019年实现整村出列,2020年实现66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通过村集体占股、设施设备厂房租赁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稳定收入达20多万元。耳洞村被龙山县评选为文明村、县同心美丽乡村,并列入国家住建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年帮扶耳洞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住上安心房,基础设施、产业就业、收入水平全面提升,村内一派丰收和谐幸福新景象。是什么造就了脱贫攻坚成效的美丽风景?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坚定的信念,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在耳洞村形成生动实践;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省总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文龙等领导多次来村和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之策,将工会的关心、关爱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是广大村民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耳洞的朴素愿望被激发出来,立志改变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面貌......

tupian24.jpg

耳洞村帮扶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郭超华在田间劳动。

回望脱贫攻坚如何破题?如何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我和帮扶队员一道抱着办实事解难事的愿望,把科学规划摆在了首位。集民智汇众力,在组织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邀请省内建筑、农技等各方面专家进行反复论证,通过三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三年帮扶规划方案的撰写定稿工作。共安排了10多个帮扶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政策支持三大类,用真金白银给村民带来脱贫的希望。为破解发展瓶颈,解决困扰多年的道路桥梁通行难题,尤其是对村内三条桥的建设,我特别关注。炎炎夏日,我盯守在修建涵洞便桥施工现场,如期完工实现村组道路通畅通达。针对原村民进出村寨的悬索桥桥板腐蚀严重、扶手锈迹斑斑的现状,组织重新翻新了悬索桥。还积极对接县相关部门,督促通村大桥修建进度,投资300余万元的通村大桥现已完工通车。看着一箱箱被货车运送出去的脐橙,村民聂敬圣感慨地说:“今年丰收的脐橙终于卖了个好价钱!”

tupian25.jpg

2018年9月23日,赶在中秋节之前通车的耳洞村涵洞便桥。

解决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为村民谋划脱贫致富之路,这些问题始终盘桓在我的脑海中。土生土养的猪肉,喷香的腊肉,大山里的野生蜂蜜和一到春天就漫山遍野自由生长的竹笋......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靠山吃山,大山赠予的,我们得好好珍惜和利用,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帮扶队和

村两委干部形成共识,决心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村民致富。贫困户聂渊18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辍学外出打工,20年间,他在工地上搬过砖、在市场做过销售,换了20多个行业,但贫困的帽子一直摘不下来。2018年8月,帮扶队在村里建起了合作社,邀请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聂渊抓住机会,联合同村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做起了脐橙产业。从零起步,整合附近三个村的土地建成了180亩脐橙园,新修产业路、灌溉用水池及附属设施等。聂渊说,常常在夜里12点还能看到我办公室里亮起的灯光,正是这盏灯照亮了他的回乡路,照进了他的梦想。同时,帮扶队对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进行改造,新建了一个300m2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发展农民电商经营户3户。连续三年出台发展种养殖业的奖补方案,面向全村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村民自主发展的家禽养殖已稳定突破万只、果木中药材种植等突破380亩、蜜蜂特色养殖明显增长,产业规模实现逐年翻番。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短中长期效益稳步提升。

tupian26.jpg

2019年1月20日,耳洞村土特产经合作社包装,春节前在长沙年货节上亮相。

“实实在在为群众做点事,为发展拓宽路子,让他们人心团结,把家园建设好,让家不再是远方!”我抱着这样的理念,在工作中努力付诸实施。耳洞村在历史上曾是资源丰富的林业村,村中随处可见年久失修的木质房屋。我和帮扶队员积极向后盾单位申请专项资金,启动了全村房屋安全保障配套设施建设,对全村所有民居进行了改造,具有浓郁土家特色民居露出了她秀美的风姿。30户贫困户及时拆旧、复垦,如期完成易地搬迁工作。还制作安装了有民族特色的标识标牌,兴建花池和垃圾集中处理点,处理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点,新建护坡挡土墙与排水沟,沿进村公路新栽种紫薇树及花草,美化环境又带动蜂蜜产业,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在此基础上,耳洞村举办了“山环水绕耳洞美”土家传统民俗展示、省文艺志愿服务团“笑满三湘”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是燃起了村民创业致富的美好愿景。

tupian27.jpg

2019年1月23日,在耳洞村举办的民俗活动-打糍粑比赛。

脱贫攻坚,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深知发挥党员骨干表率作用的效果,始终把加强村党的建设、两委班子建设贯穿始终。三年来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人,预备党员按期转正4人,新发展党员2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7名。组织村民参加致富带头人、电商培训8人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和帮扶队员不畏疫情多方采购防疫物资,在村里连续工作29天。村党员王彪、王海、聂忠等用自己的车辆免费接送村民进出村,先后用车30多趟次,确保村内300余人的各项生活物资需求。为消除代际贫困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帮扶队落实教育帮扶“三个一批”工作方案,即品学兼优奖励一批,留守儿童定点辅导一批,家境特殊资助一批,为全村学生资助了20万元的学习物资和培训课程,接受定点辅导的留守儿童累计100多人次。还年年组织医疗团队进村义诊,设立便民医疗服务箱和义务理发店,方便了村内老弱病残人员生活。帮扶队视特殊群体为亲人,为重病户聂华、彭美莲等联系医院病床,捐款捐物;为精神病人张秀云异地治疗费用减免等忙前忙后......

2019年春节前夕,听说我要回家过年,村民严纯香等老人拉着我的手说:“郭书记不能走,得在这里再干四十年!”最朴实的语言却是最深情的肯定!驻村帮扶以来,仿佛又回到三十岁的工作状态,忙碌的工作常使我忘记了白天黑夜和节假日休息。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静谧的村庄,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鸡犬相闻,瓜果飘香,老人和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欣慰!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作者:郭超华

来源:红网

作者:郭超华

编辑:欧阳琴芳

本文为工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h.rednet.cn/content/2021/01/11/88217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工会频道首页